古雷镇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南端的古雷半岛上。三面临海,北与杜浔镇北坂村相接。辖区包括整个古雷半岛及附近海域、岛礁。半岛南北走向呈条带状向大海延伸,南北长173公里,东西宽3~4千米(最窄处仅300米),面积40平方公里。多为沙滩沙丘及沙质地。在南部依次有庞尖山(海拔78米)、古雷山北峰(又名岱仔岭,海拔270米)、笔架山(海拔199米)、古雷山南峰(又名下岭,海拔100米)、古雷头山(海拔149米)。古雷山是古雷得名的原因,旧县志记载,古雷山原作鼓雷山,以“潮音时至,声如鼓雷”得名。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古雷山高耸海滨,形状如螺,故称高螺,雅称为古雷。
古雷镇经济以渔业为主,农业辅之。渔业以海水和滩涂养殖为主,海洋捕捞为次。全镇发展浅海滩涂养殖48万亩,养殖种类有鲍鱼、扇贝、牡蛎、对虾、花蛤、泥蚶、海带、紫菜、羊栖藻等。自1996年以来发展鲍鱼养殖业28家,养殖水体6.3万立方米,年产值8000万元。捕捞品种有剑虾、虾姑、鳗鱼、梭子蟹、丁香鱼、石斑鱼和 鱼 巴 鱼 良鱼等经济鱼。农业种植面积154万亩,种植适合沙壤的芦笋、葱、蒜、番薯、花生等。
现有三资企业:胜凯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千翊食品有限公司、金海咸水养殖有限公司、华浦港区建设有限公司等。投资30万元以上的个私企业40家。个体工商业户124户。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216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087万元,农业总产值42073万元,水产品总产量12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475元。
古雷镇地处漳浦县东南部,东临浮头湾、台湾海峡,西靠东山湾,面对东山县、云霄县,全镇辖13个行政村,人口3.3万人,陆地总面积4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3万亩,海岸线24公里,拥有滩涂面积6万多亩。
古雷港区是全国不可多得的八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码头岸线达4.6公里,天然水深20到30米,可建1万吨至20万吨的泊位32个,避风条件好,全年无淤积,拥有杜浔镇三万亩的港区腹地,淡水供应充足,水陆交通发达,杜古线疏港公路已建成通车,使古雷港区与省道漳云线、漳诏高速公路紧密相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养殖业作为促进古雷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养殖业发展迅猛,建成了5.8万亩“海上田园”,古雷镇“海上田园”成规模、品种多、质量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自1996年古雷鲍鱼城建成以来,全镇共发展工厂化养鲍100余家,全镇鲍鱼养殖水体达25万立方米,年产值可达1亿元,解决农村劳动力2000人以上就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古雷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礼是列岛,岛上怪石嶙峋,风光旖旎,岛屿周围8平方公里的海底蕴藏着珊瑚石、海胆、铁树等各种海底藻类植物,鱼类品种繁多,构成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具有开发滨海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002年,漳州市委、市政府把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确定为全市的重点发展区域,并已纳入福建省重点产业布局规划。古雷镇紧紧抓住港区开发的发展机遇,按照“抓经济工作项目化,抓项目工作具体化”的要求,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广泛宣传项目优势,建立重点项目领导挂钩责任制,加大项目引进工作力度,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至目前,总投资近7000万元的疏港公路即将全线贯通;投资2.1亿元人民币的漳浦一德30万m3液体化工储罐区项目及5万吨级的化工码头将于2008年建成投产;总投资2825万元的国防5千吨码头(力通滚装码头)已竣工运营;日供5万吨的供水工程已进入水管铺设扫尾阶段。区内至今与海内外的客商、企业签订合同及协议投资资金近210亿元人民币。省“十一五”规划拟建的厦深铁路在区内规划了铁路支线。
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正以深水港为依托,突出临海工业和滨海旅游两大特色,以其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参与区域分工,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建成具有明显产业特色、高起点、高效率 、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港口经济区,成为福建省重要的临海工业基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