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傍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城傍实际上是一种兵牧合一的制度,唐对内迁蕃族置于军镇城旁,保持其部落组织,轻税之,战时发其自备鞍马从行。

《唐六典》卷五兵部郎中条略云:秦、成、岷、渭、河、兰六州有高丽、羌兵。

此皆令当州上佐一人专知统押,每年两度教练,使知部伍。如有警急,即令赴援。诸州城傍子弟,亦常令教习,每年秋集本军,春则放散。

城傍子弟为蕃兵,不但对唐代兵制、军事,而且对唐代民族关系等都影响至深且巨。

《为建安王与安东诸军书》则云:“营州饥饿,人不聊生。诸蕃首领百姓等,唯望官军。”可见,在叛乱中,产生饥荒,也影响到了城傍诸蕃,这些诸蕃在叛乱中,有的心向唐室,谋求归顺,获得以此谋生

举例:贞观二十二年,窟哥等部咸请内附,乃置松漠都督府。 李尽忠为这次内附的窟哥后代,世袭松漠都督。被置于营州城傍。

再简单的说,城傍,就是罗马帝国的蛮族雇佣军,他们一般安置在军镇城旁,平时自己放牧,一旦有事,就出战,成为事实上的雇佣军,以此谋生

当然,随着国家越来越依靠城傍,他们事实上成为了国家军队主力,国之利器慢慢被他们掌握,导致内地空虚,蛮族胡族日盛,安禄山谋反,就是城傍制的一次大爆发,影响到了以后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胡族大盛的格局,至少幽云十六洲失陷以及辽、金都脱不了关系

实是李唐对历史的最大恶果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