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英)尼格尔·多德 著 陶传进 译
ISBN:10位[7801496264] 13位[9787801496263]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2-1
定价:¥19.00 元
内容提要
此书旨在作为一本采用现代性概念为其主题的社会理论教科书。以阐释包括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和齐美尔在内的经典社会学家为开端,作者考察的一系列论点和争议涉及到现代社会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潜能,并且涉及到在实现它们早期可能前景方面的明显失败。这些问题通过晚近的社会理论家包括法兰克福学派、福柯、鲍德里亚、贝克、吉登斯等人的著作得以探讨。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作为一本采用现代性概念为其主题的社会理论教科书。以阐释包括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和齐美尔在内的经典社会学家为开端,作者考察的一系列论点和争议涉及到现代社会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潜能。
作者简介
目录
致谢
引言:现代与后现代社会理论
第一部分 古典社会理论
第一章 现代性与社会:马克思和迪尔凯姆
第二章 现代性与理性:齐美尔和韦伯
第二部分 现代社会理论
第三章 理性的批判: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和马尔库塞
第四章 理性和权力:福柯
第五章 理性的潜能:哈贝马斯
第三部分 后现代社会理论
第六章 现实在隐退:利奥塔和鲍德里亚
第七章 被置疑的社会:鲍曼和罗蒂
第八章 现代性重建:吉登斯和贝克
结论
参考文献
书摘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集中于资本积累和扩张赖以存在的不平等的财产关系,例如,在他的著作中,异化概念不是像人们最初可能假定的那样作为工业生产常规化的结果而出现,而只是作为对如下事实的批判而产生的:工人无权支配他们的劳动产品。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的商品化(commodification)——他们像其他商品一样被买卖——是彻底的非人性的,这使得意识思想与物质行动无法结合,而马克思认为这种结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这种结合是不可能的,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扭曲了所有意识,既包括资本家的,又包括工人的,它们都服从于劳动力商品化的需要。
马克思规范论点的关键在于社会阶级概念,尤其是在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之间所作的区分。这一区分突出的是阶级意识。马克思所赋予的阶级特色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实体,而是一个在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之间的一个动态关系系统。自在阶级可通过它与生产方式的关系而客观定义,而自为阶级则在主观意义上构成了一个阶级,即它逐渐自觉到自己作为一个阶级而存在。马克思对于这一转变如何能够发生所做的解释与他的FRP论题紧密关联。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在生产行动中产生了周期性的危机。弱小企业破产或被兼并,资本集中于少数更大规模的企业中。同时,甚至大企业也被迫削减劳动力,这与自动化过程一起,在既存劳动者中造成了贫困化,因为失业人数的增加,或因存在后备劳动力大军,雇主可将工资水平定低。
资本的集中和贫困化加剧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客观利益冲突,冲突的意识已十分明确化。且随着资本的集中化,大工厂中工人的社会集中程度不断增高,二者的结合可使无产阶级转化为自为阶级——一个维护自身权利的共同政治力量。依据哲学人类学,所有这些都来自于物质条件——资本主义内部的经济矛盾——和由这些条件产生出、并依赖它们而存在的社会条件两者的结合。
通过这一方式,马克思将他那关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论点和关于工人阶级的地位和政治潜力的规范论点结合到了一起。因此他能够指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可避免性。但这不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将自动被替代,而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矛盾与工人阶级的有意识行动(或称为实践)的结合。尽管马克思所提到的利润率降低法则可以用以揭示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上的必然性,但这不等于说资本主义的灭亡在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利用FRP论题中所描述的结构缺陷而推翻资本主义,一个前提条件是共同的政治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