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宣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首个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言:《成都宣言》

背景简介:

2007年5月24日下午,在中国成都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数十位国内外专家发表世界上首个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宣言》(简称《成都宣言》),以唤起全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宣言中,来自中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韩国、爱沙尼亚等国的37位专家共同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现代文明冲击和被世人遗忘的严峻形势。宣言号召各国通过教育让年轻人懂得珍惜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脆弱的,而且刚刚起步,《成都宣言》将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警惕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浮躁心理可能导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遗忘或流失。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说,这一宣言在中国的发表,显示了中国民众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迅速提高和中国政府的决心。

田青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上,中国虽然起步晚,但动作大、影响大、投入力度大。”

中国政府去年公布了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自2001年以来,中国已有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国共同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先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拥有代表作数量最多的国家。

本次论坛于5月23日至24日召开,是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的一部分。《成都宣言》发表后,将用多国文字镌刻在石碑上,永久树立在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内。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宣言

公元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在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一届特别会议期间,来自世界各国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国际论坛,并发表宣言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给予足够重视,提高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本宣言于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四日通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