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牛大勇,沈志华 著
ISBN:10位[7501222797] 13位[9787501222797]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5-1
定价:¥36.00 元
内容提要
《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是由北京大学现代史料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主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精选。所选论文多有新意,而且资料详实,运用了很多新材料。论文集从不同的方面研究了冷战时期我国的周边情势以及有关外交政策产生和实施的各种因素,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观点。在本论文集中,我国台湾学者和外国学者的文章也为拓宽冷战史研究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可以说,这些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史学界的冷战史研究。 我们出版这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是希望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术界的冷战史研究。本论文集中的文章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作者简介
目录
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特点
对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1945-1965)
“蒙古问题”和冷战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美日同盟与毛泽东的“一边倒”决策 (1947-1950)
雅尔塔秘密协定与中国
中国与社会主义国际:标志表象一体化
中苏同盟体制考——1957-1959年的政治过程
赫鲁晓夫、毛泽东与中苏未实现的军事合作
论1958-1959年间的中苏关系
1950年代美国对台决策模式分析
毛泽东与两次台海危机——50年代中后期中国对美政策变动原因及趋向
60年代初期美国迫使台湾当局从华南边境和沿海岛屿撤兵问题
1960年代前期的日台关系 —— 从周鸿庆事件到“日台反共参谋部”的构想
中国与第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
冷战与60年代前期南亚国际关系的变化
印度外交政策、大国关系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
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转的前夜
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的特殊“信息传递”
越南和平谈判的中国因素(1968-1973)
前言
关于冷战史的研究,是后冷战时期受到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同时也是受到中国学术界高度重视的研究领域。中国学者利用已刊布的中国外交档案,系统地搜集和整理国外相关的档案文献、特别是俄罗斯解密的外交档案,并系统地利用美国、英国和日本的资料。在此基础上,中国学者近年来在同中国有关的国际冷战史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并对“新冷战史学” (The New Cold War History)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总体看来,中国学者近十年来重点研究了一些重大课题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这些课题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的起源、毛泽东外交..
书摘
书摘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宣布成立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表现为,中国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同属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一道,对抗美国及其在中国周边地区的盟友。也就是说,与东西方冷战的阵营对抗一样,这个阶段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呈现出阵营对抗的特征。当然,这种阵营对抗不完全是意识形态斗争,它也包含国家利益冲突的内容。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东西方冷战已经全面展开,并且扩展到东亚,比如在朝鲜半岛,美苏两国分别占领南北两个部分,并且扶植相互敌对的两个政权。在这种国际背景之下,建国初期中国外交的选择余地是很小的,只能而且必须在美国和苏联之间选择朋友和敌人。美国长期支持中国国民党政权打内战,而且在国民党政权垮台后始终没有放弃对逃亡台湾的蒋介石政权的承认,拒绝承认新中国政权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法性,阻挠新中国取代国民党政府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代表权。同时,作为帝国主义阵营首领的美国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有着截然对立的意识形态。因此,新中国很自然地把美国视为自己国家安全最大威胁,美国是敌人而非朋友。而苏联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它同新中国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苏联曾经给予中国共产党以很多物质与精神的援助。所以,苏联也很自然地成为新中国的盟友。当时中国领导人明确提出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站在一条线上,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进行斗争。也就是说在东西方冷战中,中国同苏联结盟反对美国。
“一边倒”体现在中国的周边外交实践中。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同苏联(1949年10月3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越南民主共和国(1950年1月18日)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6日)等周边社会主义国家相互承认并建立了外交关系。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访问苏联,在此期间中国同苏联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14日),两国结成了军事同盟。从研究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的角度来看,“一边倒”的结果是,中国与其周边几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蒙古、越南、朝鲜)结成同盟,有助于新中国维护其安全,特别是北面边境的安全,以便新中国致力于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正如毛泽东1950年4月11日在谈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重要意义时所说的:“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