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即利用某种外界因素(常为γ射线,即γ融合gamma-fusion)辐照某一细胞原生质体,选择性地破坏其细胞核;并用碘乙酰胺碱性蕊香红6G处理在细胞核中含有优良基因的第二种原生质体,选择性地使其细胞质失活,然后融合来自这两个原性质体品系的细胞,从而实现所需胞质和细胞核基因的优化组合,或使前者被打碎的细胞核染色体片段中的个别基因渗入到后者原生质体的染色体内,实现有限基因的转移,从而在保留亲本之一全部优良性状的同时,改良其某个不良性状。
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自1989~1991年的3年中,通过非对称细胞融合所创造的杂种植物已近30例,实践表明通过γ射线和X射线等照射,为实现供体亲本少数基因的转移,创造种间、属间杂种提供了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此方法特别适用于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转移,通过辐照胞质不育的原生质体,破坏其染色体,与其具有优良性状品种的原生质体融合,从而获得实用的新的胞质不育系。日本利用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引入野生稻雄性不育基因,培育优良水稻雄性不育系已获得成功,已发现100多种水稻原种带有雄性不育细胞质基因,有几种已用于F1杂交或选育新的雄性不育系;还有报导利用γ射线照射芸苔抗triazine(三嗪类除草剂,由叶绿体基因控制)的原生质体与线粒体标记的雄性不育变异体融合,获得了既表现triazine抗性,又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融合杂种,这些都是常规育种所做不到的。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其成功的实例还未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