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柳哲生(1914年2月22日—1991年2月18日),中华民国空军官方认可击落架数最高的王牌飞行员,对日抗战结束时担任第5大队24中队长,获颁9星序,意即9架正式击落纪录,非正式纪录为11.33架。之后随国民政府迁台,官拜少将,原本可能被升为空军总司令,最后因被诬琉公圳分尸案而被迫退役,改行卖冰淇淋。

柳哲生,湖南醴陵人,1914年2月22日生于河北保定,柳哲生家族世代经商,是醴陵的望族。其父柳树藩,毕业于河北保定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曾在清朝军队中任军职。柳哲生是家中长子,12岁时,父亲因胃病逝世,由其寡母将他和姐、弟抚养成人。他先入黄埔军校学习,后转入南昌航校开始学习飞行,后又进杭州笕桥中央航校进一步深造。井作为览桥中央航校五期生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空军中作战最勇猛的第四大队服役,驾驶刚刚引进的霍克Ⅱ型战斗机。

中日开战后不久,于八一四空战当天,他担任李桂丹中队长的2 号僚机赴周家口上空投入战斗,因中途遭到台风影响而转落杭州机场,经加油后又匆匆起飞,截住从台湾方向飞来的 96 式轰炸机编队,在短兵相接的空战中, 柳哲生击落敌机 1 架,成为他最早的战果。此役之后,他和部队一起移防南京与汉口等地。之后且愈战愈勇。

自高志航等第一代飞行员相继阵亡后,柳哲生成为空军战斗机部队中的骨干分子。特别是在 1940 至 1941 年间的重庆、成都及兰州防空作战中,他已成为驾驶苏制伊—16 战斗机驾驶员中的中心人物。他创造的俯冲攻击法己从霍克Ⅱ移植到伊-16上,在抗战中,创造了击落敌机11.33驾的奇迹,成了战时官方公认的头号王牌。当个人战果达到 9 架时,蒋介石亲自召见了他并亲手授其九星星序勋章一枚,时年仅26岁就成为了血战后能够幸存的中国空军少数王牌飞行员之一。我们可以在一张日本当年空战照片下面的注解中,真实体会到日军飞行员对于这位中国王牌飞行员的惊恐,注解上写道:“从编号上看,这架来袭击我的伊—16战斗机驾驶员是中国空军著名`荒鹫'柳哲生,死里逃生,真是幸运啊!”由此可见,他在日军眼里确是可怕的对手。

战后,柳哲生移居台湾,后晋升到空军少将军衔。除前述九星序奖章外,还先后获颁一等复兴荣誉勋章、干元勋章、抗战胜利勋章、忠勤勋章及宣威、彤弓、雄鹫、楷模、光华、忠贞、陆海空军、鹏举等奖章近二十座,丰功懋绩,足傲群侪。本有望获升台空军总司令,最后因被诬琉公圳分尸案而被迫退役,改行卖冰淇淋,后创设百乐乳品等企业。于1990年底赴加拿大探视儿女时因脑溢血病逝于加拿大士嘉堡医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