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古镇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处沿涡地带。位于安徽省北部与河南省接壤处,古有商贸重镇之称

。全镇人口5.1万人,耕地面积7.2万亩,下辖1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117个自然庄,179个村民组,下设51个党组织,党员1441名.其中城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建成面积5.6平方公里,居民1.9万。高炉古镇处于淮北平原腹地,涡河擦境横贯东西,高炉古镇为一望无际的沃野。 生态环境优越,有省级生态保护区一个、国家级示范点高炉镇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点、有森林覆盖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以上;加上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加上宝贵的文化遗产,把高炉打造成为了具有千年历史的皖北边陲重镇。
朴实热诚的安徽高炉人期盼您的到来。
高炉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白酒之乡、医仙华佗、道家鼻祖老子(老子今安徽涡阳县人)、庄子等就诞生在高炉所属的亳州市这块富饶的地上,..一代圣哲庄子,庄子今安徽蒙城县人,曾为漆园吏,他“喻牛辞相”的故事及王安石“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的诗句,至今仍在民间广为传诵。魏武帝曹操“煮酒论英雄”、“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使天下多少有识之士为之倾倒。陈思王曹植的“七步诗”,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神医华佗的“麻沸散”是医学史上全身麻醉的“世界之最”,首创的“五禽戏”现在依然有不少人在天天习练。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胆识、谋略与风采着实令人景仰,其故事更是妇孺皆知。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曹操、曹坯、一代圣君商成汤、道教至尊陈抟、悯农诗人李绅、捻军首领张乐行等,都是这块蕴才积盛之地的骄子。

城镇发展高炉城区面积达5.6平方公里,居民1.9万人,新区街道“两横三竖”形成网络,配套设施基本完成,老城区设施完善;近年由镇党委政府联合镇区居民、企业、商户对镇内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亮化工程,具体道路有涡曹路高炉镇区段全长4.2公里、双轮大道、中学路、老街、菜市街等道路已经铺设为水泥路面,正在筹划铺设中的建设北路、建设南路、杨庄大道也有望在2010年之前铺设完工。高炉镇区电力供应充足,拥有三座现代化变电厂.高炉35KV变电所坐落在高炉工业小区。高炉城区实施了“光明工程”,在主要道路两侧设置了路灯。
高炉水力资源丰富,程控电话、微波通讯、电讯网络覆盖城乡,通讯方便快捷,信息走廊全面开通,餐饮娱乐业繁荣兴旺。镇内拥有星级宾馆一家(双轮宾馆),AAA级旅馆。
高炉古镇交通便捷,境内涡河横穿东西,距阜阳机场仅70公里。S202、S307省道将古镇环抱,建设中的省道涡宿路横贯全境,济祁高速从镇西部穿越。14公里长的涡河岸线建有客货码头,可直入长江,四季通航。
高炉镇位于涡阳县主导的《涡河工商贸主导经济区》、该区范围包括县城、义门、陈大、张老家、高炉、西阳等镇,总面积591平方公里,是全县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所在地,商贸繁荣,交通便捷,人口集中。以涡阳县城为中心,以义门、高炉、西阳为两翼,大力发展工业、生态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并积极发展郊区农业,逐步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工业基地及商贸中心。
高炉镇被列为涡阳县重点发展的工贸型城镇、亳州市重点大灶的两个徽酒名镇之一。结合2009年安徽省实施的《第一批强镇扩权试点》(高炉镇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强镇扩权试点镇),给予高炉镇部分县级权利。规划建设的高炉煤矿设计产量120万吨/年,2015年高炉镇将由现在的工商贸发达城镇发展成为能源、工业、商贸繁荣的区域性中心镇。
高炉镇下辖村:
杨瓦房村
刘沟村
刘庄村
陆杨村
杨大村
大丁村
代集村
小王村
大呼村
孙洼村
庙东村
潘吴村
邵桥村
桥口村
赵沃村
长营村
杨楼村
大刘村
毛庄村
医疗卫生

卫生
高炉镇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实行动态化监督管理,有效解决城镇快速发展过程中,环境卫生管理滞后带来的尴尬。集镇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镇民群众普遍感到满意。
近年来,随着省、市对于中心镇的规划和建设,高炉镇区域得到了拓展,在大手笔投入基础建设的同时,遭遇到了城镇环境卫生管理等“成长中的烦恼”。2009年07月高炉镇人民政府成立了高炉镇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将城镇的环卫保结引入市场化运作。 按照“大环卫、全覆盖、动态化”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要求,通过统一培训,成立了一支专业的环卫队伍,承担镇区环境保洁工作。环卫队伍每天在设定的路段不定时开展清扫保洁,成为了镇区一道流动的风景。
日前,高炉镇创建领导小组已着手开展了环卫设施调查摸底,按照已制定的“高炉镇2009-2010年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到明年建成区将新建多座公厕,设置果壳箱452只,垃圾房65间。
医疗
高炉镇有县级资质医疗机构两家、乡镇卫生院一所,其中高炉镇爱民医院是由1995-1997年经过三年的筹资(股份制),经过选址,增添医疗设备,筹建病房,高炉镇爱民肿瘤专科医院(高炉镇爱民医院)终于在97年6月1日开诊对外收治病人,设病床20张,是安徽省内唯一的一家建在农村基层的肿瘤专科医院,现已发展到80张床位,床位利用率在80%以上,解决了肿瘤的放疗,化疗即中医中药综合性治疗的大问题,为涡阳县即周边广大农村的肿瘤患者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不管从社会即经济效益来说,均处于县内最好的医院,我坚信今后的发展定会像当初写出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一样造福于一方,成为涡阳四周治疗肿瘤病人的一个亮点。
高炉镇双轮集团职工医院,双轮集团职工医院系国有大型企业为服务地方所设立的对外开放式综合职工医院。双轮酒业职工医院经常到周边乡村为农民朋友开展献爱心义诊活动。义诊活动中共有千余人次前来就诊,赠送了千余元的药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民生,回报社会是双轮集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企业理念。
高炉镇卫生院,高炉镇卫生院于1954 年创建,座落在高炉镇高炉街四零居委会。该院设有内,外,儿,中医,妇产,口腔, B 超,放射,检验,防保等十余个功能科室,基本医疗硬件设施完备,各类技术人员齐全。
自然资源高炉古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年平均气温14.6度,无霜期218天,年平均降水量830mm左右,光、热、水资源丰富。
高炉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水果、蔬菜、药材和黄牛、山羊、家兔、鱼虾、河蟹等,不仅质量高,而且产量大,系安徽省皖北明星镇、全省商品粮、优质棉、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尤其是高炉酒堪称酒中珍品、全国十大白酒品牌之一,因此高炉古镇又被命名为“白酒之乡”。高炉地下优质煤蕴藏总量达到9.8亿吨,大理石总储量12万立方米。饮用天然矿泉水是高炉镇的一大自然资源,高炉地下的矿泉水达标组以偏 硅酸、碘、锶最为普遍。

高炉酒文化·历史

高炉酒作坊也多得可观。据考证,高炉集一地,在三国时期就有二十多家酒坊,在民国四十年(1925年)前,高炉城内有大小糟坊七十四家之多。其中“广和”糟坊月出酒三千余斤;‘‘永源公’’糟坊的酒,质好味醇,有“永源酒千里香”之说。直到解放前夕,城内还有三十多家酿酒糟坊。
历史上,高炉酒的产量如何呢?史料载,元朝时,高炉酒课(即税)在三千贯以上,位居全国第九:酒税数目之大,可见酒产量之巨,同时也足见历史上的高炉酿酒业之盛了。
探寻曹公的遗迹,品尝当年令 汉三杰闻香下马,高炉酒十里飘香的高炉酒.高炉古镇所在的中原地区,2000多年前曾是楚汉相争的主战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三位得力助手张良、韩信、萧何曾多次来往于高炉古镇。他们为刘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西汉的开国元勋,人称“汉三杰”。
据传,张良在博浪沙刺秦始皇未遂,就逃往下坯,在路过今涡阳石弓的“遗履桥”时,巧遇世外道家高人黄石公。黄石公3次将鞋丢于桥下,均被张良拾起并给穿上。黄石公认为“孺子可教”,约他次日二更天在桥上等候。次日傍晚,张良便在桥上等候,因天气寒冷,他还随身携带了高炉美酒以御寒。后黄石公将《太公兵法》授给他,张良以此书辅佐刘邦灭秦而取天下。
在楚汉战争期间,张良、韩信、萧何率军南下,途经高炉,渡涡河时,看见河面上商船结队,遍插酒旗,并随风飘来阵阵浓郁的酒香,三人即刻上岸,策马到了镇上最大的酒坊,冲入酒店内,抱起酒坛豪饮不止,走时还带了数坛。在赶赴前线的路上,一路美酒飘香,令无数人口中流涎。从此,“汉三杰闻香下马,高炉酒十里飘香”在民间广为流传。
由于魏晋玄学炽盛,高炉酒文化也发达起来。酒文化在元代就十分发达,由于魏晋玄学提倡放任旷达,任性自然,往往以酒表达情性,曹操唱出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三曹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莫不嗜酒放性。曹操曾向汉献帝进贡九酿春,他的《上九酿酒法》现在还放在古井博物馆的橱窗里。这种方法,是酿酒技术发展的一个飞跃,是近代霉菌深层培养法的雏形。高炉美酒以它“色清如水晶、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风格,被世人誉为“酒中牡丹”。
竹林七贤畅饮高炉美酒畅游涡河时留下了:“美酒当列仙、涡水杨柳青”的千古绝句,高炉也因此而闻名遐迩。
嵇康墓在高炉城北27公里的嵇山南麓。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少时孤贫,风姿俊逸,博学多通,好老庄导气养性之术。擅长鼓琴,工于书画。后被司马昭杀害。临刑前,他弹了一曲《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死后,嵇康就被葬于涡阳。
历史沿革高炉古镇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以勤王名,率西凉十万大军来到京都洛阳。自恃手握重兵,废帝刘辨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把持朝政,惑乱朝纲,搞得朝中一片混乱。满朝文武大半皆附于董贼。几个正直的大臣,或被杀害,或敢怒不敢言,或离京而去。董贼也愈发胆大放肆。这时,王允、曹操等几人挺身而出。曹公以献刀名,去行刺董卓。可惜,董贼老奸巨猾,曹公意图被识破。行刺未成,只人匹马逃出洛阳。
回到家乡后,曹公决定起兵讨伐董卓。起兵需要武器装备呀,在冷兵器时期,制造兵器又需要大量的水。于是,曹公在涡河边一块不知名的地方,架起很多座高炉熔化钢铁,打造兵器。当时,曹公看到当地高炉林立,一派生机,便给该地起了个名字叫高炉。曹公当年雄姿虽然已不可见,但高炉这个地名却一直叫到今天 .
高炉镇解放前为新四军主要抗战地区,高炉人民为党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阜阳区志》记载解放后高炉镇隶属阜阳行政公署,时名高炉区(高炉行政公署)下辖现在的双庙镇、稚河集、城东镇、西阳镇、曹市镇、林场乡、龙山镇.1986年正式撤消高炉行政公署改高炉行政公署为高炉区,同时划分高炉部分地区设立涡阳县(涡阳县委所在地)、龙山镇、曹市镇、城东镇,,隶属涡阳.1987年高炉区被划分为西阳镇、林场乡、双庙镇.
高炉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呐喊与行动来展示魅力高炉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