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十支】
法相宗思想的主要依据,指十一部论书。其中,《瑜伽师地论》是本论,称为‘一本’;而叙述支分义理的《百法明门论》、《五蕴论》等十书则是支论,称为‘十支’。依次如下︰
(1)一本︰《瑜伽师地论》,论明瑜伽师所行十七地,为法相宗一切义理及观行之依据。论有五分。第一本地分,以十七地阐明境、行、果,多谈法相义;第二摄抉择分,抉择本地分中深隐要义,多谈唯识;余三分附庸而已。
(2)十支︰
{1}《百法明门论》,又名《略陈名数论》。略录本地分中名数,以一切法无我为宗。即将《瑜伽论》本地分中所有名数,略为百法;百法之中,又以识摄余法,唯识独尊,属唯识义。
{2}《五蕴论》,又名《粗释体义论》。略摄本地分中境事,以无我唯法为宗。即以五蕴摄事,诸法平等,为法相入门之书。
{3}《显扬圣教论》,又名《总苞众议论》。系无著节略《瑜伽论》精义而成者,总摄法相、唯识二门义。又论中广成空与无性,阐发现观瑜伽,为法相宗止观的根本典籍。
{4}《摄大乘论》,又名《广苞大义论》。以境、行、果三,摄大乘学尽。境中,建立赖耶为所知依,三自相为所知相,简明赅备,无与伦比,然不被凡小,属唯识义。
{5}《阿毗达磨杂集论》,又名《分别名数论》。总括《瑜伽论》一切法门,诠《阿毗达磨经》所有宗要,详辩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法相;以蕴、处、界摄识,识与余法平等排列;大、小齐被,属法相义。
{6}《辩中边论》,又名《离僻彰中论》。为有宗谈中道之代表论籍。此论谈中道,以明体用之非无,亦遮亦表。又,本书法相赅备,始末井然,大小兼备,为法相学之根据。
{7}《二十唯识论》,又名《摧破邪山论》。书中设七难,并一一解答,以成唯识,以唯识无境为宗。
{8}《三十唯识论》,又名《高建法幢论》。系将《解深密经》、《摄大乘论》等所说唯识说的大纲,加以归纳、编辑成三十颂,并加入以往尚未言及的变异、心所二说。要言之,即以三十颂说明唯识之相、性、五行位。
{9}《大乘庄严论》,又名《庄严体义论》。总括瑜伽菩萨一地法门,独被大乘,属唯识义。
{10}《分别瑜伽论》,又名《摄散归观论》。无汉译本。就《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观之,亦以止观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