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资具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十三资具衣】

又称十三种衣、十三资具、十三资具物、十三衣、守持衣。比丘于日常生活所需中,戒律上允许持有的十三种衣、布类。即︰

(1)僧伽梨︰又作僧伽胝、僧伽致(san%gha^t!I^),译为合成衣、重衣、大衣、杂碎衣等。即九条衣、二十五条衣等大衣。

(2)郁多罗僧︰又作嗢呾罗僧伽(uttarasn%ga),译为上衣、上着衣、覆左肩衣、入众衣、中价衣、中衣。即七条衣。

(3)安陀会︰又作安呾婆娑(antarva^sa),译作内衣、里衣、中宿衣、中着衣。即五条衣。

(4)尼师坛︰又作尼师但那(nis!I^dana),译为坐具、敷具等。

(5)泥伐散娜︰又作涅盘僧(niva^sana),译为里衣、裙。即包裹下半身之内衣。

(6)副泥伐散娜(pratiniva^sana)︰译为副裙,裙的一种。

(7)僧祇支︰又作僧脚欹迦(san%kaks!ika^),译为覆腋衣、掩腋衣。

(8)副僧祇支(pratisan%kaks!ika^)︰覆腋衣的一种。

(9)迦耶褒折娜(ka^yapron~chana)︰译为拭身巾。

(10)木佉褒折娜(mukhapron~chana)︰译为拭面巾。

(11)鸡舍钵喇底揭喇诃(kes/apratigrahan!a)︰译为剃发衣,剃发时披着之衣。

(12)建豆钵喇底车惮娜(kan!d!u^praticchadana)︰译为盖疮巾或覆疮疥衣。

(13)鞞杀社钵利色加罗(bhes!ajapa-ris!ka^ra)︰译为药资具衣或药直衣。指疾病时作为交换药品的衣布。

另依《翻译名义大集》所载,此十三项中的第九、第十及第十三分别为手巾、雨衣与包囊所取代。其中,手巾为沐浴用的布巾。雨衣又称夏布,即为雨具。包囊又名资具衣,即覆盖资具的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