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药名】:苦楝菌

【汉语拼音】:ku lian ju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ellinus densus(Lloyd)Teng[Fomes densus Lloyd]

【功效】:杀虫;解热

【科属分类】:多孔菌科

【主治】:疳积;血吸虫病

【生态环境】:生于榆及楝的腐木上。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湖南、四川等地。

【动植物形态】:密集木层孔菌 子实体侧生无柄,平伏而反卷。菌盖半圆形至贝壳状,(2-11)cm×(3.5-13.5)cm,厚1-4.5cm,木质,硬;菌盖表面黄褐色至近黑色,有同心环棱;边缘锐,波浪状,有绒毛,下侧无子实层。管口面黄褐色;管口圆形,每1mm间4-6个;菌管多层,但层次不甚明显,每层厚2-3mm,色与菌肉相同。菌肉浅褐色,厚1-2mm。刚毛多,(25-35)μm×7.5μm。孢子卵形至近球形,无色至近无色,(5-6)μm×(4.5-5)μm。

【功效分类】:杀虫药;解热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出处】:《中华本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