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号运载火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起飞号火箭夜行

起飞号运载火箭(俄语:Старт)俄罗斯在RT-2PM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25“镰刀”,在美苏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中称为RS-12M)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小型运载火箭。 俄罗斯在冷战结束后决定将大量按照START-1(即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应予退役的洲际导弹改装成火箭用于航天发射。俄罗斯航空航天局(现在重组为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后来成立了一家名为“发射服务公司”的企业专门负责将弹道导弹改成运载火箭的业务。

最早被看中的导弹之一是使用固体推进剂的RT-2PM洲际导弹。用该导弹改装成的运载火箭称为起飞-1,是4级固体火箭,其中只有第4级是新设计的。负责改装火箭工作的单位是莫斯科热技术研究所,该所也是RT-2PM导弹的设计单位。由于俄罗斯航天系统管理不善,该火箭的研制进展很慢。1993年和1995年进行的两次试飞都以失败告终(1995年发射的是5级型号)。直到1997年3月才进行了第一次业务飞行。1996年俄罗斯曾与加拿大达成一项协议,准备在加境内修建一座供起飞-1使用的发射场。但该项目最后由于政治因素而不了了之。起飞-1的发射费用很低,但推销成果不是很好。第一次商业发射是在1997年,当时将美国的一颗商业遥感卫星“晨鸟”送入轨道。此后该火箭只获得了很少几份订单。

起飞-1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该火箭的发射平台是机动的,保留了原洲际导弹的发射车和发射筒(RT-2PM本身是最早采用公路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之一)。在发射时,先用压缩气体将火箭推出发射筒,然后第一级点火(即苏联洲际导弹普遍采用的冷发射模式)。

改型

起飞-1的改型称为“起飞号”(起飞-1和起飞号也都被统称为起飞号)。这是一种5级全固体火箭,其研制工作实际与起飞-1是同时进行的。起飞号使用了两个原导弹的第二级(即在起飞-1的第二级和第三级之间又插入一个第二级),起飞质量达到60吨。这样它的极轨道运载能力增加到850千克。唯一的一次飞行是在1995年,结果发射失败。

基本资料起飞-1

所属国家/组织

俄罗斯

研制单位

莫斯科热技术研究所

生产单位

莫斯科热技术研究所

生产代号

15Zh58

首飞

1993年

发射场

普列谢茨克和斯沃博德内

起飞推力

980千牛

外形和质量参数

全长

22.7米

芯级最大直径

1.8米

起飞质量

47200千克

第一级

质量

27800千克

长度

8.1米

直径

1.8米

发动机

1台MIHT-1

推进剂

不详

单台推力

980千牛

工作时间

60秒

比冲

263秒

第二级

长度

4.6米

直径

1.55米

发动机

1台MIHT-2

推进剂

不详

单台推力

490千牛

工作时间

64秒

比冲

280秒

第三级

长度

3.9米

直径

1.34米

发动机

1台MIHT-3

推进剂

不详

单台推力

245千牛

工作时间

56秒

比冲

280秒

第四级

长度

不详

直径

不详

发动机

1台MIHT-4

推进剂

不详

单台推力

9.8千牛

工作时间

207秒

比冲

295秒

运载能力

极轨道

320~550千克

太阳同步轨道

167千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