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词目:大故(书面语)

拼音:dà gù

词性:名词

释义:1.重大的事故,如战争、灾祸等 如:国有大故。

详细释义基本解释

[funeral of parents] 重大事故;父母之死

国有大故。——《周礼·大宗伯》。注:“谓凶灾。”

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资治通鉴》

详细解释

1. 重大的事故。多指对国家、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祸患,如灾害、兵寇、国丧等。

《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馀子。” 郑玄 注:“大故,谓灾寇也。”《汉书·匈奴传下》:“自 黄龙 、 竟宁 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颜师古注:“大故,谓国之大丧。” 宋 欧阳修 《与富文忠公书》:“朝廷新有大故,时事多艰。” 明张居正《杂著》:“虽历命二百有馀,累经大故,而海内人心宴然不摇,斯用威之效也。”

2. 指父母丧。

《孟子·滕文公上》:“今也不幸至於大故,吾欲使子问於 孟子 ,然后行事。” 赵岐 注:“谓大丧也。”《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便是为人子女,不幸遇着大故,立刻穿上一身孝,难道释服后便算完了事了不成?” 汪敬熙 《一个勤学的学生》:“他忽然长叹一声,把脸沉下,仿佛象遭了大故一样,又把头垂着。”

3. 泛指死亡。

《楚辞·九章·怀沙》:“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王逸注:“大故,死亡也。” 唐韩愈《祭故陕府李司马文》:“如何不常,以至大故,呜呼哀哉!”

4. 指严重的过失或罪恶。

《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何晏集解引 孔安国 曰:“大故,谓恶逆之事。”《汉书·杜延年传》:“ 延年 愚,以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非有大故,不可弃也。”《旧唐书·赵憬传》:“臣谓宜须采听时论,以所举多者先用,必非大故,皆不弃之。”

5. 犹言特别。

《朱子语类》卷九:“除是大故聪明,见得不是便翻了。” 元张国宾《衣锦还乡》第一折:“ 薛仁贵 箭发无偏曲,手段不寻俗; 张士贵 拽硬射规却不大故。”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四折:“这个老丈丈为甚遭诛戮?这个穿红袍的大故心毒!”参见“ 大古 ”。

6. 犹言大约,大概。

《朱子语类》卷六一:“如此说时,好名大故未是好事在。”《朱子语类》卷一三三:“ 蜀 人大故强悍易反, 成都 尝有一通判要反。”参见“ 大古 ”。

7. 《墨经》中的逻辑术语,与“小故”相对。即充足而必要条件。

《墨子·经说上》:“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

8. 重要的原因。

唐柳宗元《与许京兆孟容书》:“ 宗元 於众党人中,罪状最甚。神理降罚,又不能即死。犹对人言语,求食自活,迷不知耻,日复一日。然亦有大故……恐一日填委沟壑,旷坠先绪,以是怛然痛恨,心肠沸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