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李龙石(1841~1907),原名澍龄,字雨农,后改名如砻,字龙石,号东白、西青居士、墨饕子等。盘山县古城子乡青莲泡村(原名绕沟)人。幼年从学于沙岭的王钦天(清拔贡),后到海城父亲的塾馆攻读。1859年,考中秀才,“名已达于庠序”。1862年,考中举人,“名又达于礼部”。此后多次进京会试,均因不善攀援而落第。1876年,他在盛京(今沈阳)结识了当时著名的《子弟书》作者韩小窗和尚雅贞、荣文达等名流,成立“会文堂”诗社。

1879年冬,到怀德、昌图探亲访友,一路上看到老百姓被官衙用苛捐斗税敲诈勒索,饥寒交迫,难以聊生,十分愤怒。便以“秽声噪沸,有玷官箴”等情,状告怀德县令张云祥,又以“斗捐猪税,办差肥己”等情,状告昌图知府赵守璧。因以“诬陷朝政”为名,于1880年被捕。于1882年发配萧关(今宁夏境内)充军。行至山海关附近在差官的帮助下逃匿,潜入北京,隐匿于好友徐少云家。在北京流寓三年期间,曾被聘设馆讲学,后因替五府六部撰写公祭左宗棠挽联,其才名为人所知,并在朋友的帮助下案情不受追究。1896年5月,因母病,由京都返回故里。在故居一侧新盖五间屋舍,取名“养园”,设馆教书历时三年。

1888年,辽河发大水,被迫携家逃到八角台(今台安县城)。过着依靠友人刘春烺救济的窘困生活。此间,曾为开浚减河、办地方团练代写过呈文和公告。1898~1899年,应刘春烺之约,到闾山深处的木叶山园隐居,终日观山赏景,作赋吟诗。之后曾参与为张作霖受抚归降接线,成为影响张作霖发迹的文人之一。

1907年初冬,病逝于八角台。1930年,其学生于在藻收集、整理李龙石的遗著,于1931年出版《李龙集》,传于后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