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山东省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崔家村位于山东东营区龙居镇政府南方约2公里,全村共有220户,708口人,耕地面积2212亩。系明朝洪武二年, 崔氏兄弟3人,由直隶省迁来,崔玉本居广饶西关,崔玉田居广饶县王署部村,崔玉昆居龙居乡,以姓立村取名崔家村。

崔家村土地面积2212亩,耕地大多分布在村庄周边地域,农用地主要种植棉花等农作物。

崔家村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以村容村貌治理为突破口,进行了旧村改造,村两委通过协调资金10余万元,建设东西、南北大街各1条,共计1000米道路。规划内的楼房、砖房平地崛起。实行了集中供水,自来水入户率100%。

崔家村安装了闭路电视,成立了“村风民俗自治委员会”、“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制定了严格了规章制度,定期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在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道德建设活动,报镇审批后进行隆重表彰。倡树了新风,构建了和谐人际关系,呈现出了一个学风正、村风美、环境好的新格局。

崔家村在2001年被评为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02年被评为全镇先进党支部;

2004年村委被评为全镇农税改革先进单位。

2、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于河镇崔家村于河镇崔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处,南距309国道0.5公里,北距济清高速公路2.5公里。崔家村有耕地面积113公顷,387户,人口1394人。

崔家村也被当地人称作崔家庄。明洪武初年,山西洪洞县崔氏三兄弟迁居至潍县城西大于河(旧称大圩河)西畔,并以姓氏命名为崔家庄。

崔家小磨香油。传说当时崔氏老二聪慧手巧。他用小石磨将炒好的芝麻磨成糊状,再将芝麻糊放入大陶盆中,倒入适量开水,用木杠在盆中搅拌。待盆里漂出了一层油脂,散发出香味,又把木杠放下,将陶盆放在木杠上来回晃动,油层不断加厚。然后用木勺把油舀出,盛进容器挑到集市上去卖。后崔老二不断改进工艺,小磨磨制的芝麻油香味浓郁,渐渐传入皇宫,被皇帝命名为“香油”。又因这香油是用小石磨磨制的,人们又称其为“小磨香油”。后来,人们给崔老二起了一个绰号叫“崔香油”,他就成为小磨香油的始祖。小磨香油磨制工艺代代相传,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清乾隆年间,郑板桥刚上任潍县知县时,曾有一段“闻香赋诗”的故事。一天,他早起登楼吟诗,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便问“何味香?”衙役答曰:“此乃城西崔家庄小磨香油散发的香味随风而来,是祖传工艺,有四五百年了。”郑板桥自言自语道:“真乃天下第一香也!”随即赋诗一首:“十里郊野满城香,举目远眺圩水长。神工鬼磨五百载,正宗芳味崔家庄。” 至民国时期,崔家庄200户人家已有半数靠磨制和销售香油为生,家庭小作坊较为普遍。1950年后,小磨香油仍为家庭作坊式生产。1984年建立崔家香油加工厂,后改为潍坊香油厂,1998年改制组建潍坊瑞福油脂调料有限公司。1986年注册“崔字牌”商标。

崔字牌小磨香油选用优质芝麻为原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富含维生素E,含有芝麻酚、芝麻酚林素、芝麻明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融香味、营养、健康三位一体。它采用传统小石磨工艺生产,以水代法取油,无任何添加剂,以物理净化技术,剔除有害物质及杂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天然芝麻油风味和营养成份,色泽纯正,香味浓郁,集营养和药用价值于一身。崔字牌小磨香油被誉为“天下第一香”,是香油中的上品,小磨香油中唯一的“中华老字号”,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

1985年以来,崔字牌小磨香油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农业部优质产品、国际风筝联合会特供专用精品,内贸部、商务部认证的“中华老字号”,山东省著名商标;荣获“山东名牌”称号,“山东省粮油制品行业十大品牌”称号。1990年代以来,公司致力于芝麻产业的发展,以“崔字牌”小磨香油为主导产品,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成为全国实力最强的小磨香油专业生产厂家,是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定点小磨香油出口基地。产品销往全国多个大中城市,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并登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欧尚、大润发等世界零售业大型国际超市。

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长宁镇崔家村崔家村有4个村民小组,971口人,221户,1130亩耕地。主产小麦、玉米,“二牛”存栏51头,猪663头,年产值239.84万元,人均纯收入1398.53元。

4.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泊里镇崔家村崔家村位于泊里镇驻地东侧,由泊贡路与驻地相隔,北与204国道接壤,南通董家口、贡口港湾,东通琅琊台旅游区。村域0.75平方公里,东西1.5公里,南北0.5公里。据传说,明末崔姓由今胶南市张家楼镇寨里迁此立村,称崔家庄。1980年更名为崔家。

该村现有居民156户,人口522人,耕地626亩,其中果园183亩。全村有近20个姓氏,其中以庄、丁、高、金、刘、曲等为主。

崔家村历史上以农业和个体经商为主。近年来,该村农业、个体工商业逐年发展壮大。全村共有个体工商户22户,收入40万元。村年收入70万元。2004年村年人均纯收入4822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该村村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发展。该村每年都广泛开展“五好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使村民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该村曾先后多次被评为“镇先进党支部”、“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青岛市人民政府授予“五个好先进党支部”、“社会主义文明村庄”等荣誉称号。

5、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董集乡崔家村崔家村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董集乡,位于黄河以东,北邻石家村,80年以前属郑家大队,81年分开以村为以个行政标,2006年该村有51户170人,耕地面积320亩。

全村以棉花、小麦为主,全村250亩棉花全部采用地联覆盖,全部使用优良棉种,2006年人均收入达到4700元,小麦80亩,单户450公斤,总产36000公斤,机制花250亩,单产250公斤,总产62500公斤。

该村多年来种走土路下雨以后不能下地,2006年经支部村委和大明公司协调修长了全村生产路1500米沙石路,全村民下地改变了走土路的问题,2006年全村群众改变了吃坑塘水的问题,村两委积极向应党的一地三改工程,该村有三分之一的户按上了沼气池,改了厕所,环境和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在2007年,村电网改造完成,新盖变压器屋一处。

在科技文化方面,村支部征订了多份科技报和关于种植业的书,供村民学习,利用远程教育,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群众,收看种植和养殖技术,使村都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在计生方面,荣获东营市计生协会的奖牌和垦利县府的表彰。[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