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Barenboim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以色列指挥家、钢琴家。又译“巴伦波因”。1942年11月15日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父母都是钢琴教师,7岁首次举行贝多芬作品独奏会。1951年随家移居欧洲,1952年定居以色列。同年获美国的以色列文化财团奖学金,至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先后在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罗马圣西西里亚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随菲舍尔(E.Fischer)学习钢琴,随马克维奇(I.Markevitch)、布莱兹学指挥,师从纳迪娅·布朗热学习作曲。

巴伦勃伊姆10岁开始活跃于国际乐坛,先后在萨尔茨堡、维也纳、罗马、巴黎、伦敦、纽约、柏林等地演奏协奏曲,担任指挥的多为一时名家,包括克路易坦、克里普斯、斯托科夫斯基等人。1954年在维奥蒂(Viotti)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1962年在以色列首次登台指挥,从此身兼钢琴演奏和乐队指挥。1965年起与英国室内乐团定期合作演出,长达10多年,1969年曾率该团巡回演出。1967年与英国大提琴家杜普蕾结婚。1975年接替佐尔蒂(Sir Georg Solti)出任巴黎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在职15年。1987年兼任巴黎巴士底歌剧院音乐总监。1991年出任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一年后又兼德意志柏林歌剧院的音乐总监。他曾获得过许多荣誉,1958年贝多芬奖、1963年帕德雷夫斯基奖、1982年贝多芬学会奖等。

巴伦勃伊姆的钢琴演奏长于乐句的表情处理,对旋律线的表现能力很强,但往往过多地注意表面的效果。他的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全集是最能体现其才华的作品,而他与杜普蕾、祖克曼合作的室内乐往往长于他演奏的协奏曲与众多的奏鸣曲。

他的指挥善于抓住作品全局结构的特长,对乐队音色、声部平衡的敏锐感,对乐队的和声色彩与内声部音型的流动,也能细致精确地表现出来。

巴伦勃伊姆还是一位语言天才,能说流利的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希伯莱语。

指挥作品:

EMI CDC 47168 德沃夏克小提琴协奏曲和浪漫曲

演奏作品:

EMI 573332-2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及变奏曲

网址:www.daniel-barenboim.com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