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贤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黄贤春(1909-1991)莆田市城厢区人。毕业于上海艺术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在学时是位高材生,高音京胡、弹拨拉吹,样样俱精,十分全面。毕业后,回省立莆田中学执教,20世纪40年代,去涵江中学教书。其时为加强抗战的宣传力度,莆田县成立民众艺术社,深入街头乡村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经费由大华侨程文铸承担,缙绅林剑华、陈兆俊任正副社长,宋湖民当总干事,成员由各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员担任。其活动颇有成效。郭沫若、巴金、丰子恺皆先后到社参观指导并题词。

音乐组主要骨干为黄贤春、张文明,还有宋风樵、郑紫园、宋祖梅、林秀峰、林雁、林蕴章、卓尔黄、黄作楫、吴奋霖、方文雄、林少凯等,除了演奏抗战歌曲,鼓舞抗战斗志外,对广东音乐情有独钟,于是也开始注意本地音乐,深入民间采风,搜集民间音乐素材,莆仙戏音乐就进入他们的视野。

黄贤春、张文明对之产生浓厚兴趣,着手把莆仙戏音乐化作简谱,并给以加花,使用过渡音符,注意感情术语和速度术语,并对莆仙戏的某些曲子的调式、调性,作了比较科学的界定。他们用简谱写成《访友》乐谱,并加以出版、推广。这是莆仙地区第一本莆仙戏音乐简谱。

1984年,黄贤春以耆耄之年,与陈长城一起,编写了一万多字的《莆仙戏音乐》,为《中国戏曲志·福建卷》提供资料。此文后在海外发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