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骨刻文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昌乐骨刻文字

昌乐骨刻文字

发 现 地:

昌乐县袁家庄及其附近的纪台等古文化遗址

发 现 者:

昌乐县收藏爱好者肖广德

山大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凤君

发现日期:

昌乐骨刻文字二.

自2004年以来,昌乐县收藏爱好者肖广德在昌乐县袁家庄及其附近的纪台等古文化遗址上发现并收集了一批当地老百姓翻地挖出的带字骨头。

2007年7月,山大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凤君教授开始对带字骨头进行研究,他认为这批资料极为重要:如果真是从古文化遗址上收集来的,它应是山东龙山文化的遗物,是中国早期的文字;如果是后人刻的,应该有摹本,这摹本应是龙山文化的遗物,应该把它找出来。刘凤君在肖广德家里,又看到了一百多块刻字的骨头。刘凤君认为这批刻字的骨头是山东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距今约4000—4500年,属东夷文字。

命 名:

2008年7月30日,中国古文字研究权威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教授等5人聚集昌乐,观看了大量的骨刻文字照片和实物,举行了一次座谈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赞同刘凤君的鉴定意见,认为这批文字是比安阳甲骨文更早的一种原始文字,认为它与安阳占卜的甲骨文不同,是一批记事骨刻,应称为“昌乐骨刻文字”。

意 义:

昌乐骨刻文字的发现表明,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了作为文明标志的文字,使传说中的龙山文化时期成为信史。另外,昌乐骨刻文字和殷墟甲骨文类似,都是刻在兽骨或龟甲上,这和以纸草、泥板、石板为文字载体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体系明显不同;它的出现,使有中国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能再次提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