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影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万佛影铭”是佛教铭文。中国东晋慧远著。义熙八年(412年),慧远命人在庐山建造龛室,绘画佛的“光相”。次年九月,著此文刻于石上,并作序。他认为“法身”是“精极而为灵”的,它“无形无名”,名独发于莫寻之境,或相待于既有之场,“独发类乎形”,“相待类乎影”,能生群物,运万有。他用法身说破形影分际,认为“自我而观,则有间于无间矣。求之法身,原无二统,形影之分,孰际之哉!”用佛教的法身论驳斥道家的“有待”与“无待”,“有间”与“无间”的学说。他还认为法身的神明可以从无而生有,也可以体现在现有之中。他说:“神道无方,触物而寄。”是一种“大象”,认为“廓矣大象,理玄无名。体神入化,落影离形。”这对当时和后代的佛学和艺术思想有一定影响。铭文收在《广弘明集》卷一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