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棉叶螨
英文名称:Two spotted spider mite
中文别名:朱砂叶螨、截型叶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
拉丁学名: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tarinus(Boisduval)]截型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Ugarov et Nikolski)
分布区域:
形态特征:朱砂叶螨雌成螨梨形,o.5毫米大小,体红褐色或锈红色。雄成螨0.3毫米大小,腹部末端稍尖。卵球形,0.1毫米大小,初产时无色,以后变黄色,带红色。初孵幼螨3对足,蜕皮后变为若螨,4对足。雄若螨比雌若螨少蜕一次皮就羽化为雄成螨,雌若螨蜕皮成为后若螨,然后羽化为雌成螨。截形叶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外部形态与朱砂叶螨十分相似,只能从雄虫的阳具来区分。
为害作物:棉花
为害症状:棉叶受害 初期叶正面出现黄白色斑点,3~5天以后斑点面积扩大,斑点加密,叶片开始出现红褐色斑块(单是截型叶螨危害,只有黄色斑点,叶片不红)。随着危害加重,棉叶卷曲,最后脱落,受害严重的,棉株矮小,叶片稀少甚至光杆,棉铃明显减少,发育不良。
分类属性:
发病特点:在辽河流域棉区一年约发生12代,在黄河流域12~15代,长江流域15~18代,华南棉区20代以上。以雌成螨在土缝中、杂草、枯枝落叶下或树皮裂缝中蛰伏过冬。早春越冬雌螨开始活动,将卵产在杂草上,孵化后在杂草上取食和生长、繁殖,棉花苗期转移到棉苗上为害,在棉花生长中期有几次发生高峰。棉花衰老后转移到杂草上生活。棉叶螨在20~28℃温幅中,温度越高发育越快。少雨有利于其发生。大雨有抑制作用,小雨对它扩散有利。棉花与粮、油作物间作套种,会加重它在棉花上的危害。合理增施氮、磷肥和及时除草可以减轻危害。
天敌 有塔六点蓟马、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等。
流行动态:
防治方法:1.越冬防治
2.棉田坚持"查,抹,摘,打,追,沤
3.化学防治
20%三氯杀螨醇乳油稀释1000-2000倍液喷施,氧化乐果乳油稀释1500-2000倍,0.2-0.3度石硫合剂在棉花蕾铃期施用。73%克螨特3000倍液为新药,防治效果好,但价格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