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然忠愤激烈,议论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译文
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可以称为太平?”岳飞回答说:“当文官不爱钱财专心为民谋利,武官不惧牺牲奋勇为国效力的时候,天下就太平了。”将军每到驻军修养的时候,都会要求将士上土坡、跳战壕,而且都是穿着沉重的铠甲练习。士卒凡是有拿百姓的一缕麻来喂马的,立刻处斩作为惩罚。士卒们夜间住宿,百姓愿意开门接纳士卒入内,士卒也没有一个人敢进去,军队有口号,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有的士卒病了,将军亲自为他调制药品。手下的诸位将领去远方征讨,岳飞的妻子便问候照料他们的家人,对不幸战死的人,为他痛哭并收养他的遗孤。凡是上级有所赏赐,岳飞都会平均分给自己的将士,一丝一毫都没有侵占。岳飞作战擅长以少敌多。但凡有所行动,会召集所有统制(官名,不译),谋划定当而后出战,因此岳飞的军队所向披靡。仓促间遇到敌人则坚守不动。因而敌人为此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回答说:“仁义、信用、智慧、勇敢、严厉,缺一不可。”每次调运军粮,岳飞一定皱起眉头忧虑地说:“东南地区的民力快用尽了啊!”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岳飞对国事意见激进,谈论问题都没有给人留余地,终于因为这点惹了祸患。
问题解疑
1、师每休舍那一段写了很多事,大致可分四个方面,概括这四个方面。
四个方面:1、日常训练严格要求。2、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3、优待士卒。4、作战布置严密,难以撼动。(即仁、信、智、勇、严)
2、如何理解“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这句话。
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
3.找出文中侧面描写岳飞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故敌为之语:“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从侧面描写岳飞管理军队的高深莫测,和岳家军的强硬素质,百战百胜。更进一步显示出岳飞的治兵之道
4.“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
这是在那个人命如蚁、道德沦丧的时代里,岳家军士兵的崇高准则。在个人生命受到生存威胁的时候,即便自己有能力采用不法手段获得生存,也不违背自己做为军人的高贵品德。堪与饱学诗书的士人“不受嗟来之食”相媲美。历史记载,在岳飞首次率军北伐的时候,在大营留守的士卒就有因缺少军粮而被饿死的。在艰难困苦的时刻,能竭力坚持这种崇高行为的军人,其内心就是圣贤洁身自好的仁德境界,岳家军之“自苦能仁”堪为圣贤之德。在两宋之间那个乱世里,昏君当道,奸臣盛行,外寇强大,内战频频,不法强徒,横行江湖,军人是多么容易受到诱惑,多么容易选择一条更容易的谋生之路啊。多少宋军官兵,浪迹江湖成为土匪,而岳飞却在国难当头之季,率领饥寒之中的士卒,保卫着颜面扫地的汉族政权,来捍卫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岳飞驾御手下的士兵,该是多么的艰难,惟有推诚于众,大义凛然,才能在此危局行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