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霖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乡镇简介

甘霖镇位于浙江省嵊州市西南部,距市区12公里,总面积159.5平方公里,下辖15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茶场,常住人口近10万。东北与鹿山街道、三江街道为邻,东南与新昌县交界,南与里南乡接壤,西与长乐、石璜镇毗连,北与崇仁镇相接。是中国无公害科技示范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镇、浙江省体育特色镇、浙江省教育强镇、首批绍兴市级生态镇和卫生镇。

古老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甘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甘霖之美,在山水之间,九曲剡溪贯穿而过,与溪畔独秀山相映生辉,誉称“剡中桃源”。甘霖之韵,在名胜古迹,位于上杜山村的小黄山遗址是曹娥江流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数百件距今约9000年的石器、陶器,为研究浙江乃至东南沿海地区人类迁徙发展的演变提供了可靠的地层学依据和丰富的实物资料;落地唱书发源地马塘村、越剧诞生地东王村、女子越剧发详地施家岙村等地被誉为“没有围墙的越剧博物馆”。甘霖之杰,在名人辈出,涌现了工程院院士吴有生、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沈士团,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和傅全香等一批闻名海内外的知名人士。 甘霖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在着力提升镇域经济的实力活力竞争力上做深、做透、做细、做实发展文章。按照“优一产、强二产、兴三产”的思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全镇有各类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48家,形成了电声、丝织、冷配、建材、轻工、汽摩配件、生物医药等七大支柱产业。效益农业呈现勃勃生机,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和万亩花卉基地初具规模,名、特、优农产品形成特色,一批休闲农业项目相继涌现。越剧寻根游、独秀山风景区、明清一条街、小乌溪江正日益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千年两头门,万古文明地。甘霖人民正携手俱进,开拓创新,着力打造实力甘霖、和谐甘霖、魅力甘霖,共创甘霖美好的明天。

工业经济高歌猛进

按照“优一产、强二产、兴三产”的思路,甘霖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05年1-10月份,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6%、外贸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6%。工业集聚区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功能区三年累计完成投入7.8亿元,入园企业68家。已建个私工业集聚点12个,全镇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130家,并有85家个私企业入区。 技改投入大幅增长。1-10月份,全镇累计完成技改投入35243万元,同比增长39.7%,完成年度计划的88.1%。工业功能区新增投产企业10家,完成年度计划的90%。标准厂房积极推进。不断盘活工业功能区存量土地,已新增工业区标准厂房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个私小区标准厂房10000平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63.95%。 企业培育力度增大。1-10月份,新增个私企业130家,完成年度计划的125%;增规模以下企业76家,完成年度计划的105%;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完成年度计划的66%。 工业指标增幅明显。截止10月份,实现工业销售收入488956万元,同比增32%,完成年度计划的81.9%;实现工业纳税额5653万元,同比增长18%,完成年度计划的162.4%;工业用电量6287.06度,同比增长6.8%,完成年度计划的75.8%。 外向型经济成绩喜人。1-10月份已合同利用外资992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2.6%;实到外资130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市外境内融资250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125%;实现自营出口820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63%;已批项目7只。 个私经济发展迅猛。至目前为止,全镇已建个私小区厂房面积37800平方米,在建厂房面积18400平方米,基础设施投入1481万元,设备投入2470万元。

效益农业生机勃勃

效益农业呈现勃勃生机,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和万亩花卉基地初具规模,名、特、优农产品形成特色。 “甘霖”牌幸水梨获得浙江省精品水果展示会一等奖,“甘霖”牌黄花梨被评为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奖,“两头门”牌中华鳖、“剡溪”牌水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称号,“品之喜”水蜜桃、“甘霖”牌梨在今年8月浙江省精品水果评比中分获金奖、优质奖。清廷贡品金丝蜜枣享有盛名,“科健”小玉西瓜崭露头角,“蔡山”胡柚名闻遐迩,殿前榨面历史悠久。 芊思花苑、剡溪渔业园、枣园竹园山庄等一批休闲农业项目相继涌现。城乡统筹有序进行

按照接轨市区的要求,甘霖镇制定了集镇总体规划,从总体布局、立面设计、色调等几个方面加强对街景新建设施的规划管理,提升集镇品位。全面推进小康示范村建设,上路西、下倪、黄箭坂等小康示范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实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全部完成全镇第一批60个村垃圾站房建房任务。大力实施了康庄工程建设,至目前为止,共完工20个项目,长43.5公里;在建23个项目,长度52.6公里,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现已全面完成年度饮用水建设任务。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程,至10月底已完成受训人数236人,转移农民2300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渐入佳境。每当傍晚,甘霖镇黄箭坂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内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影视室内男女老少欢聚一堂,棋牌室内楚河汉界烽烟四起,篮球场龙腾虎跃鏖战正酣,小剧场上你方唱罢我登台,这是甘霖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场景。全镇农村文化阵地得到拓展,已建立村级文化中心30个,村级文体活动室108个,活动场所总面积达19300平方米。民间越剧团、篮球队、吹打乐队、书法协会、舞龙队等特色文化队伍得到发展壮大,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繁荣。组建的运动代表队参加嵊州市首届农民运动会,获得团体第二名.

文化事业百花齐放

甘霖人尊师重教,学风浓厚。1998年被命名为“浙江省教育强镇”和绍兴市高标准“普九”乡镇,其中蛟镇中学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学校、省级示范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结合越剧诞生百年纪念活动,甘霖镇已启动越剧寻根游越剧景点的修缮工作。根据规划着手抓好镇域内越剧始创阶段-落地唱书纪念地马塘村金其炳塑像及纪念亭、越剧诞生地-东王村香火堂前、女子越剧的诞生地-八卦台门及施氏宗祠等三个越剧景点的修缮工作。配合发掘小黄山万年文化遗址,整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倾力打造千年古镇品牌。

历史沿革甘霖古称两头门,宋时属桃源乡,清康熙时称两头门镇。嘉庆初年遇大旱,知县沈谦率众去南山天兴潭请龙求雨,返至两头门,天色骤变,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至,为示纪念,遂改名甘霖。宣统三年(1911),甘霖与苍岩合称霖苍镇。民国元年(1912),霖苍镇辖桃源、白鹤、方升、平义区。民国21年6月,4区合并设置第2区,辖25个乡和甘霖、博济、苍岩镇。35年9月撤区并乡镇,设6个乡,甘霖镇归属桃源乡。1949年5月建立甘霖区,辖桃源、普义、白鹤、范摩、中南、里南乡。1950年1月,中南、里南乡划给新设立的南山区;9月,中南乡复划归,全区5个乡分为赵马、范村、马塘、普义、浦桥、白鹤、陈家、桃源、雅秀、胜利、湖头、中南、长安、东陈乡。1956年3月,撤销区的党政机构,范村乡与赵马乡分别并入崇仁区的富润乡和春联乡,浦桥乡划并入城区的西郊乡,全区11个乡合并为剡北、普义、白鹤、桃源、中南、毫石乡,原属长乐区的继锦乡和方口乡的罗村划并白鹤乡。同年11月,从桃源乡分设甘霖镇,12月,恢复区委。1957年6月,新昌县的罗家山、金横村划入毫石乡。1958年9月,甘霖镇仍并入桃源乡,全区成立甘霖人民公社,除桃源乡分出蛟镇乡外,均以乡为单位,下设7个管理区。1961年7月,撤销甘霖人民公社,恢复区的设置,7个管理区均改称为公社。同年10月,毫石公社的东陈、西陈、西竹大队划给新昌县,1962年7月,中南公社的枣园、胡衣大队分别划给新昌县。1965年2月,区的党政机构撤销。1970年,蛟镇公社并入桃源公社,次年仍分设。1973年7月恢复区委,1981年1月又设立区公所。同年3月,桃源公社改建制为甘霖镇。1992年5月,剡北、普义、蛟镇乡并入甘霖镇;中南乡、毫石乡合并为苍岩镇。2001年12月,博济、苍岩与甘霖合并成甘霖镇。(摘自《嵊州市志》)

行政辖区2006年,全镇面积159.5平方千米,人口8.7万人。辖2个居委会、154个行政村:桃源居委会、博济居委会、甘一村、甘二村、甘三村、桃源村、白泥墩村、外宅村、孙村村、黄郎地村、金家沿村、东湖村、官屋基村、大砩口村、高建村、雅境村、叶家田川村、沈家村、梅涧桥村、西京村、珏芝村、姜家村、寺前村、上屋村、江田村、东梅村、横山坂村、马塘村、上坂洋村、下洋村、兴王村、上沙坂村、东山楼村、后宅园村、下倪村、后朱村、雅言楼村、吴家田村、尹家村、西山楼村、上杜山村、湖岭口村、西湖头村、前朱村、求家坎村、东泉村、雅沈村、俞家砩村、赵家村、黄胜堂村、上王村、戚家村、乌榆湾村、童家村、下杜山村、建安村、柳岸村、俞家村、后庄村、后爱坂村、湖嘴头村、东山村、塘下村、东王村、蛟镇村、倪家渡村、上高村、前王村、祝村村、横山头下村、新溪滩村、新桥头村、甲秀坂村、杜暮头村、查村村、过村村、西吴村、笆脚外村、义家桥村、黄箭坂村、下吴村、福泉山村、袁村村、建明村、下路西村、东张村、渭沙村、孔村村、后史村、下沙地村、冯家潭村、西郑家村、上沙地村、宅根村、花桥村、上朱村、水路坂村、楼下村、西叶家村、西王村、张钱村、湖前村、郑庄村、宋家村、下塘头村、沙田坂村、上塘头村、湖坊村、淡溪湾村、罗村村、黄泥山村、新建庄村、陈家村、下蔡村、大王田湾村、里塘底村、上蔡村、前王村、朝日山村、上路西村、苍岩一村、苍岩二村、苍岩三村、苍岩四村、杨家屋村、楼盛村、黄泥岗村、田东村、长安村、犁头嘴村、石溪坂村、大岩湾村、菜子湾村、杨柳湾村、高童村、施家岙村、石宕村、长安后村、大坑村、小坑村、金横村、求杓湾村、道步湾村、后门湾村、丽湖村、殿前村、和尚田村、下岙村、外坪村、石岱山村、罗家山村、王树坪村、石道地村、浙溪村、毫岭村、大岩坂村。政府驻地桃源路1号。

2007年,甘霖镇由原来154个行政村调整为72个行政村。

辖村情况1.上蔡村:由原上蔡、朝日山、里塘底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58户、1138人口,总区域面积3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上蔡村。

2.上路西村:由原上路西、陈家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41户,1978人口,总区域面积2.5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上路西村。

3.楼下村:由原张钱、楼下、湖前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58户,1182人口,总区域面积1.5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楼下村。

4.下沙地村:由原下沙地、宅根、水路坂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54户,918人口,总区域面积1.4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下沙地村。

5.东张村:由原东张、黄泥山、新建庄、沙田坂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75户,1565人口,总区域面积2.1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东张村。

6.上塘头村:由原上塘头、下塘头、淡溪湾、宋家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67户,1741人口,总区域面积1.98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上塘头村。

7.西叶家村:由原叶家、西王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40户,1410人口,总区域面积1.8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叶家村。

8.孔村:由原孔村、渭沙、花桥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98户,1833人口,总区域面积1.9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孔村。

9.后史村:由原后史、郑家、冯家潭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57户,939人口,总区域面积3.1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后史村。

10.苍岩村:由原苍岩一村、苍岩二村、苍岩三村、苍岩四村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1370户,3734人口,总区域面积5.1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苍岩四村。

11.殿前村:由原殿前、高童、杨家屋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97户,2193人口,总区域面积6.25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殿前村。

12.大岩坂村:由原大岩坂、大岩湾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196户,567人口,总区域面积1.75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大岩坂村。

13.施家岙村:由原施家岙、石宕、下岙、楼盛、黄泥岗5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49户,1268人口,总区域面积6.86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施家岙村。

14.长安村:由原长安、后村、梨头嘴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33户,1504人口,总区域面积2.92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长安村。

15.石坪村:由原石溪坂、石岱山、外坪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48户,1222人口,总区域面积5.5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石岱山与外坪交界处。

16.大小坑村:由原大坑、小坑、金横、罗家山、王树坪5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94户,1307人口,总区域面积5.4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大坑与小坑交界处。

17.石道地村:由原石道地、浙溪、杨柳湾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09户,1744人口,总区域面积5.3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石道地村。

18.求杓湾村:由原求杓湾、道步湾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32户,689人口,总区域面积3.3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求杓湾村。

19.毫岭村:由原毫岭、菜子湾、后门湾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95户,1076人口,总区域面积3.68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毫岭村。

20.官珏村:由原珏芝、官屋基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19户,968人口,总区域面积1.4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珏芝村。

21.甲秀坂村:由原甲秀坂、新桥头、新溪滩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78户,1292人口,总区域面积1.5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甲秀坂村。

22.芭脚外村:由原芭脚外、西吴、前王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15户,827人口,总区域面积1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芭脚外村。

23.义杜村:由原义家桥、杜暮头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05户,809人口,总区域面积0.9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杜暮头村。

24.东湖村:由原东湖、西京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04户,837人口,总区域面积1.13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东湖村。

25.过祝山村:由原横山头下、祝村、过村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75户,1058人口,总区域面积1.1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横山头下村。

26.前后朱村:由原后朱、前朱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17户,913人口,总区域面积1.4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后朱村。

27.福宅安村:由原外宅、建安、福泉山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46户,1250人口,总区域面积4.5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外宅村。

28.孙屋村:由原孙村、上屋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87户,1286人口,总区域面积2.06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孙村。

29.桂山村:由原上杜山、下杜山、后宅园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43户,1520人口,总区域面积1.15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上杜山村。

30.东雅后俞村:由原东山楼、俞家、雅境、后庄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11户,1676人口,总区域面积3.2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东山楼村。

31.西叶村:由原西山楼、叶家圳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24户,1852人口,总区域面积2.2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西山楼村。

32.上高村:由原上高、茶场、横山坂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08户,1424人口,总区域面积1.61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上高村。

33.黄箭坂村:由原黄箭坂、下倪、下吴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36户,1841人口,总区域面积2.76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黄箭坂村。

34.蛟镇村:由原蛟镇、倪家渡、金家沿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23户,1160人口,总区域面积1.4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蛟镇村。

35.黄塘岭村:由原塘下、湖岭口、黄郎地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12户,902人口,总区域面积1.64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塘下村。

36.东王村:由原东王、梅涧桥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33户,920人口,总区域面积3.75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梅涧桥村。

37.东山村:由原东山、沈家、东梅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52户,1472人口,总区域面积2.2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东山村。

38.后袁湖村:由原后爱坂、袁村、湖嘴头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30户,1117人口,总区域面积1.73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后爱坂村。

39.甘一村:由原甘一、吴家田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32户,1370人口,总区域面积2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甘一村。

40.黄胜堂村:由原黄胜堂、上王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15户,1366人口,总区域面积1.6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黄胜堂村。

41.俞赵村:由原俞家砩、赵家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00户,861人口,总区域面积1.3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两村交界处。

42.士明村:由原上沙坂、戚家、高建、寺前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03户,870人口,总区域面积1.72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寺前村成人中专学校。

43.甘霖新村:由原甘二、东泉、童家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40户,880人口,总区域面积0.9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三村交界处。

44.姜王村:由原兴王、姜家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50户,710人口,总区域面积1.1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姜家村。

45.尹家村:由原尹家、乌榆湾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02户,1594人口,总区域面积3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尹家村。

46.前王、下蔡、罗村、湖坊、郑庄、上沙地、大王庙、下路西、上朱、大王田湾、丽湖、和尚田、田东、下洋、雅言楼、查村、马塘、白泥墩、江田、柳岸、西湖头、雅沈、大砩口、甘三、求家坎、上八洋、桃源等27个行政村其规模和村名保持不变。[3]

2、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甘霖镇基本概况四川省乐山市甘霖镇是夹江县工业园区之一,位于夹江县城东南面,距县城2公里,乐山城区16公里。东接青神县罗波乡,南与甘江镇毗邻,西与焉城镇接壤,东北接黄土镇、新场镇,镇内坝、丘各占二分之一,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高度在531.5至391.5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1℃,年降雨量1357毫米,镇域内又西北至东南方向的马村河流过,西南边缘有龙头河经过,丘区还有四个小二型水库,水资源丰富。成乐高速公路、乐夹快速通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农业生产全镇共辖10个行政村,95个农业社,幅员面积27.98平方公里,耕地17461亩,主产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盛产油菜籽、蔬菜、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并且种植泽泻4000多亩,是乐山市最大的泽泻种植基地。水稻制种1500亩,退耕还林4500亩,2002年底全镇农业产值4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40元。工业生产甘霖镇有较好的工业经济基础,是县委政府规划的工业园区之一,近年来,以建陶为主导产业的甘霖工业经济飞速发展,全镇共有各类工业企业17家,其中固定资产在500万以上的13家,2002年全镇工业总产值4.25亿元。

镇内还有卫生院、中学、中心小学各一所,村小五所,加油站三个、天然气配气站一个、变电站一座。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

15971

8180

7791

家庭户户数

4493

家庭户总人口(总)

15564

家庭户男

7828

家庭户女

7736

0-14岁(总)

2931

0-14岁男

1525

0-14岁女

1406

15-64岁(总)

11710

15-64岁男

6056

15-64岁女

5654

65岁及以上(总)

1330

65岁及以上男

599

65岁及以上女

73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5118

主要职责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县委,县政府决议,决定,搞好贯彻执行情况的收集,调研,反馈;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地领导和制定加快全乡两个文明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3、负责抓好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和党员的作用;4、负责镇中层干部和村级主要干部及事业单位干部的考察任免以及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养,教育,管理,奖惩工作;5、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章程,加强党委,人大,政府,群团及所属各部门的自身建设;6、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司法行政管理及普法工作;保证计生,粮食定购和委托代征农业税等各项任务完成;搞好交通,通讯,电力,文教,科技,卫生及社会福利建设;8、加强农村适用科学技术和新品种,新科技试验,推广;9、负责经济建设发展规划及招商引资工作,负责土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10、承办县委、县政府等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