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大学教授张春田,1939年2月生于天津市,回族。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信号与信息处理,图像处理,数字视频,HDTV(高清晰度电视),信息隐藏,数据压缩,数字水印。
学习与工作简历:
1957年-1963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
1963年-1975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任教;
1975年-至今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任教,历任电视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系副主任,图像中心主任,校务委员。
1979年-1982年德国Hannover大学访问学者;
1992年-1993年德国Hannover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讲授主要课程:
图像编码、统计模式识别
参加学术团体及所任职务: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名誉理事
天津市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业绩:
60年代,作为主要研制者参加了核潜艇水声探雷器及273弹载水声发射机的研制,为我国现代海军建设做出贡献。
70年代,关于PAL彩色延迟线的研究纠正了中外经典文献中忽视延迟线色散特性的理论错误,提出了彩电延迟线的正确测量方法和彩电解码器正确调整方法,为我国彩电延迟线产业做出突出贡献,使天津的延迟线产品几乎垄断了国内市场。
80年代,在国外提出的ADPCM电视图像编码算法,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被称为Zschunhe-Zhang算法广为引用。
90年代,在HDTV、MPEG-2压缩编码,极低码率视频编码,数字水印等方面取得多项国际水平,国内领先研究成果。作为国务院HDTV专家组成员参与制定了我国HDTV功能样机实验系统实施方案。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863、电子工业部、国家体委、天津市等省部级攻关、基金等科研项目近20项及若干横向课题。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代表性论文、论著:
1、基于混沌映射的鲁棒性图像水印算法,电子学报,2002,No.1
2、多媒体数字水印技术,通信学报,2000,No.9
3、运动补偿视频编码中DCT编码效率的研究,电子学报,1996,N0.1
4、高清晰度电视的压缩编码,通信学报,1993,No.2
5、《电视与图像通信》,人民邮电出版社,1988
荣誉和奖励:
天津市授衔“图像信息处理专家”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自1992)
“八五”立功奖章获得者
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张春田,1964年生,日本九州大学理学博士,中山大学博士后,沈阳师范大学责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从事动物系统学,主要是双翅目有瓣蝇类系统分类与分子进化研究;讲授生物进化,动物系统学原理和研究方法等课程。参加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科学促进会科研补助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多项。在Zootaxa、Insect Science、日本卫生动物、法国昆虫学会会刊、《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等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多数被美国BA,《昆虫学文摘》,英国《动物学记录》,《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教育部、辽宁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