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号飓风信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十号飓风信号(英文:Hurraicane Signal No. 10),为香港最高级别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低一级为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

意义风力现正或预料会达到飓风程度,持续风力达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阵风更可能超过每小时220公里。

近年导致香港悬挂此信号的台风香港天文台

台风约克(York),共维持11小时(历来最长),1999年

注意事项切勿外出。远离当风的门窗,以免被风中的碎片击中。锁紧屋内的门户,并确保小童安置在家中最不当风的地方。切勿触摸被风吹松的电缆。窗门如被风吹毁,应待情况安全时才修补。

如不在家中,应立即找一个安全地方暂避,直至台风过后为止。

切记当风眼正面掠过香港∕澳门时,风势可能会静止一段时间。由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市民应保持戒备,因为强风可能会从另一个方向突然吹袭。如果所在地点安全,应继续留在原处,以防强风随时吹袭。

历史十号风球的发出,表示香港的风力已经达到或将会达到飓风程度(即持续风速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飓风的范围,主要是在绕着风眼附近的环形地带,因此发出十号飓风信号是需要一股台风级数的热带气旋,在香港近距离(大约100公里)内掠过,也就是一般所谓“正面吹袭”香港。

香港及澳门在亚洲东部的漫长海岸线上只是一个极其渺小的目标,纵使平均每年有16股台风在中国南海和北太平洋西部形成,香港自1946年至今,却只受到13股台风的正面吹袭;而澳门自1968年至今亦只受4股台风(当中91年的布伦登被澳门气象局定为台风,而香港天文台则定为强烈热带风暴)正面吹袭。换句话说:每65个台风才有一个会引致香港发出十号飓风信号。

六十年代初期,香港曾经多次发出十号飓风信号。1960至1964年间平均每年一次,其中以1964年最特别,竟然一年内两次。在这段忙碌的日子过后,十号风球的出现频率减少至每三或四年一次。八十年代较为平静,只有一次。同样,九十年代亦要到1999年才首次发出十号风球。

1946年至今导致香港悬挂/发出十号飓风信号的台风(共13个)

未命名台风,1946年

台风姬罗莉亚(Gloria),1957年

台风玛丽(Mary),1960年

台风爱丽斯(Alice),1961年

台风温黛(Wanda),1962年

台风露比(Ruby),1964年

台风黛蒂(Dot),1964年

台风雪丽(Shirley),1968年

台风露丝(Rose),1971年

台风爱茜(Elsie),1975年

台风荷贝(Hope),1979年

台风爱伦(Ellen),1983年

台风约克(York),1999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