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帝后吉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清代帝后吉服又称“彩服”、 “花衣”,主要用于重大吉庆节日、筵宴,以及祭祀主体活动前后的“序幕”与“尾声”阶段。

皇帝吉服包括:吉服冠、吉服带、衮服和龙袍,用于元旦、万寿、冬至、除夕、先农坛耕籍礼、筵宴、大婚、中秋节、七夕节、端阳节、上皇太后徽号、太和殿阅视祝版、中和殿阅视祝版、长春宫祭殿神、坤宁宫磕头、坤宁宫祭新月神、奉先殿行礼、寿皇殿行礼、药王圣诞、坤宁宫还愿、颁诏受贺、大高殿开光等场合。

皇后吉服包括:吉服冠、八团有水龙褂、八团无水龙褂、正行龙式龙袍、八团有水龙袍和八团无水龙袍。除用于重大吉庆及时令节日外,还可用于皇后先蚕坛躬桑、献茧仪式。

在这些场合中,帝后龙袍会与衮服或龙褂配套穿,有时也会单件使用。在人们的印象中,吉服就是明黄色加彩云金龙,其实不然。所谓花衣或彩服,是指这些服装会根据不同时令节日里花衣期的不同需要,随时变换衣服的纹样或色彩。有时,帝后也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定制其喜欢的龙袍颜色来享用。如:香色、酱色、红色、米黄、藕荷、蓝色、绿色、雪青等二十多色。而纹样也会将由原来的龙纹装饰成为:寿字、汉瓦、团花、喜相逢、五谷丰登、暗八仙以及大婚所用的龙凤同合等纹样。

清代早期的帝后吉服,除男女形制的不同外,其纹样完全相同.都是八团龙袍套穿八团龙褂。随着服饰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八团纹样最终让位于女性,成为清代后妃的专有纹样。在清代冠服制度中,皇帝龙袍虽然属于吉服,但它却具有礼服和吉服的双重作用。即:吉礼(祭祀)与嘉礼(吉庆)的属性。特别是一些由皇帝主持的重大典礼、祭祀场合,龙袍与朝袍往往是同时套穿的。皇帝在祭祀地坛、天坛等处前一日,会在中和殿或太和殿前,穿明黄色或蓝色龙袍阅视祝版,以祈求次日祭祀仪式的顺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