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
张进,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三三零六部队一营三连三排八班副班长,1979年3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3月3日排长黎贤良在接受上级命令从二连攻打右侧和一连一排一起,抢渡奇穷河,消灭对岸固守之敌,掩护团渡河。在完成抢度奇穷河任务,3月4日3月4日6时50分,三连接受了攻打迷迈山主攻任务,连长命令三排为主攻排。战斗中黎贤良排长首冲在前,身先士卒,亲自带领由五名党员,一名团员组成的突击小组,直插敌人固守的最后一道防线。张进为了掩护排长黎贤良等冲锋,在战斗中被敌人的两颗子弹打中腹部牺牲,后来排长黎贤良也牺牲。其所在的三排后获得“黎贤良英雄排”称号。
历史人物清朝将领
张进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福建。张进於1710年(康熙49年)奉旨接替叶国鼎,於台湾地区担任澎湖水师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职等为正二品,是台湾清治时期的这阶段,扼守台湾海峡的重要武将,并统帅两标水营,数千名水师兵勇。1714年,任满调往福州,仍任副将。
前任:
叶国鼎澎湖水师协副将
1710年上任 继任:朱杰
政界名人

合肥市副市长
张进,汉族,安徽合肥人,195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73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安徽省物资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安徽省物资学校团总支书记、党支部委员,合肥市郊区团委干事、副书记、书记,合肥市郊区骆岗乡党委副书记,合肥市郊区骆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合肥市郊区骆岗镇党委书记、镇长,合肥市郊区区直机关工委书记,合肥市郊区骆岗镇党委书记,合肥市郊区区委书记助理,合肥市郊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直机关工委第一书记,合肥市郊区区委副书记,肥东县委副书记,肥东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肥东县委副书记、县长,肥东县委书记,肥东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气象、乡镇企业、防汛抗旱、生产救灾、扶贫开发、商贸、物价、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工作;联系工商联。
(农委、水务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局、气象局、救灾办、商务局、物价局、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盐城市公路路政大队一中队中队长
盐城市公路路政大队一中队中队长。从踏上公路战线的那天起,他就出色地干好本职工作,先后多次被盐城市公路管理处评为先进个人、被东台市交通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年底他所带领的一中队被盐城市公路管理处表彰为优秀路政中队,他个人被评为优秀路政中队长。
成都市司法局局长
1980.02-1982.11 成都784厂工作
1982.11-1988.06 成都市公安局治安处工作(其间:1985.07-1987.07成都大学中文系秘书专业学习)
1988.06-1992.08 成都市人事局政策法规处工作
1992.08-1994.05 成都市人事局政策法规处副处级调研员 1994.05-1997.12 成都市人事局事业机构编制处处长(其间:1994.08-
1996.12四川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学习)
1997.12-1999.08 双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1999.08-2001.05 成都市委组织部干部任免调配处(青年干部处)
处长(1998.07-2000.07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习,毕业)
2001.05-2001.07 成都市委组织部助理巡视员、干部任免调配处(青年干部处)处长
2001.07-2002.05 成都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书记、干部三处处长 2002.05-2004.02 成都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书记、干部一处(青年干部
处)处长
2004.02-2004.03 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干部一处(青年干部处)处长
2004.03-2009.04 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2009.04- 成都市司法局局长、党组书记,政法委委员
学术与教育界名人原华南工学院院长
湖北蒲圻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武昌中华大学肄业。曾任中共咸蒲等县县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吉安地委宣传部部长,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华南工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院长。1960年全国文教群英会先进单位代表。对华南工学院的创办和发展作出贡献。有诗集《晚晴楼吟草》。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进,笔名“晋文”,男,汉族,1958年生,江苏徐州市人。1983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先后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安作璋先生、魏良弢先生攻读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获山东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87年后执教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系,1998年调入南京师范大学。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专门史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农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六朝史学会理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通讯评审、《外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通讯评审等。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尤其秦汉经济史、文化史研究。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古代史、中国法制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文化人类学、先秦两汉经济史研究专题、中国古史研究、历史文献学等课程。著有《桑弘羊评传》(匡亚明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和《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广州出版社2001年版)。前者在武帝和昭帝的历史大背景下,展现了桑弘羊一生的作为和业绩,并对其经济思想上的独特见解和贡献进行了系统研究;后者则把政治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从多方位、多视角考察了汉代以经治国的实施,对其多方面的影响亦论述较深。另曾主编《中国文化简编》、《中国帝王图志》等,并在《光明日报》、《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社会学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代表作有:《从商鞅变法到西汉前期抑商政策的转变》(《光明日报》1985年2月13日《史学》)、《从西汉抑商政策看官僚地主的经商》(《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以经治国与汉代“荒政”》(《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2期)、《论“以经治国”对我国汉代社会生活的整合功能》(《社会学研究》1992年第6期)、《以经治国与汉代法律》(《江海学刊》1991年第3期)、《论经学与汉代忠孝观的整合》(《江海学刊》2001年第5期)、《以经治国与汉代经济》(《江汉论坛》1992年第12期)、《汉代的古今观及其理论的构建》(《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关于商鞅变法赋税改革的若干考辨》(《中国农史》2001年第4期)、《论〈春秋〉〈诗〉〈孝经〉〈礼〉在汉代政治地位的转移》(《山东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秦始皇未曾破坏母系制遗存》(《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桑弘羊入宫原因蠡测》(《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3期)、《略论桑弘羊理财对后世禁榷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4期)、《多立皇后与不立皇后——魏晋南北朝皇后制度探微》(《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期)。
先后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和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008年获首届中国出版(图书)政府奖,另获江苏省普通高校第一届(1994年)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普通高校第二届(1998年)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教师
男,1958年5月生,山东人。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高级教师。二十年的美术教学、培养了一百余名学生考入中、高等美术院校,学生的美术作品多次在全国、市、区获 奖。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北京教育》等多种刊物介绍由其人策划的《大型美术活动》,如:《艺术·和平》、《我种一棵树·大家一起玩》、《北京五十 四中师生美术作品展》等。论文:《画的越像就越美吗?》、《人在游戏中》、《谈直觉美 》分别获东城区教育学者一等奖,教育成果优秀奖和北京市美术教育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1992年被北京市教育局——晋升为高级教师,1984年在中央美术院举办《张进画展》1985 年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张进画展》,1988年在西安陕西省美术馆举办《张进画展》,198 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张进画展》,1990年在北京东方艺术油画厅举办《张进画展》,199 5年参加《张力的实验·水星表现性艺术展》(中国美术馆),1996年赴欧洲参加威尼斯双年 展,作品《果树下的熊》(300×350cm)入选。1998年参加《中国当代美术二十年启示录》(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出版有《张进写生画集》、《陕北画稿》、《积石小记》、《多情 于山》。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人物

张进,女,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行政副主任。现为上海市医学会脑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专科学会委员。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擅长脑血管病、脑炎、癫痫、周围神经病、帕金森氏病等的诊治;突发脑疝,癫痫持续状态等危重症象的抢救及疑难杂症的鉴别诊断。在省市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擅长疾病
1、脑血管病、脑炎、癫痫的诊治;2、突发脑疝,癫痫持续状态等危重症象的抢救。[1]
文艺界名人黑龙江电视台主持人
张进 女
出生日期:1972年5月20日
身高:164cm
体重:51kg
政治面貌:党员
毕业院校: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文系
工作经验:1993------1996 松花江人民广播电台 专题部
1997------至今 黑龙江电视台 文艺部
现任职务:黑龙江电视台黄金档娱乐节目《开心擂台》
制片人、导演、主持人
《媚丽一生怀旧金曲》制片人、导演、主持人
个人简介:1996年,参与策划、创办并主持了黑龙江电视台黄金档娱乐节目《开心擂台》,从创办至今,该栏目一直保持黑龙江电视台自办类节目收视率第一,并连年荣获黑龙江省电视文艺栏目一等奖。本人也因此荣获黑龙江电视台最佳主持人单项奖以及第六届全国百优电视节目主持人称号,并连年主持黑龙江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同时在 “走进2005‘中华之莺’电视节目主播人”公众口碑调查评鉴活动中荣获“黑龙江之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