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 尼 族
<IMG src="http://www.yngoto.com/ssmz/UploadFiles_8214/200606/20060601155744847.jpg" border=0>
世代居住于石林的撒尼族(彝族的一个支系)、那深厚的文化和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与石林奇特 秀美的自然奇观相辉映,更为这神奇的景观倍添丰采。彝族、撒尼族风格独特的语言文字、婚丧习俗中的奇异舞狮、斑斓绚丽的服饰彩绣、风姿豪放的民间歌舞、内涵丰富的诗文传说、古朴粗犷的摔跤竞技、斗牛斗羊的传统风采,令多少游人叹为观止。更有那被撒尼人称之为“撒尼维纳斯”古老的“阿诗玛”动人传说,令多少游人为痴为迷。尤其是那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火把节,伴随着热情奔放的大三弦舞,千万支火把映红石林夜空,更给多少游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久久的回想。
撒尼族婚恋习俗
恋爱自主,婚姻自由,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是撒尼人民的传统美德。撒尼青年男女找对象谈恋爱,主要是节假喜庆的文体活动中,用跳舞和对歌的方式来进行。
跳大三弦是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每当月夜,小伙子们带着大三弦、月琴、笛子、三胡,约着姑娘们成群结对地来到村旁树林间跳起粗犷、优美的《大三弦舞》。小伙子们吹着清脆的短笛、弹拨着浑厚的大三弦;姑娘们随着音乐的旋律,默默含笑的迈着轻盈的舞步,左旋右转。用她们的话来说“是人不跳乐,白来世上活;听见三弦响,心喜脚板痒”。《大三弦舞》气氛热烈欢乐而又叫“跳乐”。它舞姿优美,感情丰富,男女青年若跳得合心合意,就可以在舞场里订终身。
竹笛和树叶是撒尼人交流感情的乐器。竹笛用粗细适宜、皮薄节长的竹子制作,长约一尺,七个眼,不贴竹膜。特别是小竹笛发音激昂活泼,似“百灵鸟”在唱歌,如“叫天子”飞入云端。有的撒尼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不跳舞、不唱歌、不讲话、就是借助竹备和树叶来倾吐彼此的爱慕之情。约会时,小伙子使用竹笛,吹奏出高亢、宏亮的曲调;小姑娘则用一片树叶,吹出优美的曲调回答对方,竹笛和树叶帮助他们成为恩爱的侣伴。
撒民小伙子为了寻求良缘,在晚间常常裹着窝波(披单)在路边等待。一见姑娘,就以闪电般的动作抖开身上的披单,将姑娘与自己紧紧地裹起来,边走边谈,谈得合心,便找个僻静的地方互叙衷情,谈不在一起就分手。
每逢传统的节日,方圆几十里的撒尼青年男女,都会来到活动地点参加节日活动。这一天,小伙子们穿上心爱的麻布短褂,吹着竹笛;小姑娘们头带彩虹包头,一路嬉笑追逐着来到欢庆场地。在这里选择对象,互赠爱情信物,男的赠送一件褂褂,女的回赠一条腰带。如果两相情愿,就离开伙伴,到树林丛中去对唱“该迷”来各自介绍情况,互相倾吐爱慕之情,商定婚约。如果一方把礼品赠给对方,而对方不回赠礼品,这就算拒绝了对方的求爱。
撒尼族的民俗与风情
撒尼族是彝族的一支系,分别居住在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庐西县。。。。。。。人口10万左右。恋爱自主,婚姻自由,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是撒尼人民的传统美德。撒尼青年男女找对象谈恋爱,主要是节假喜庆的文体活动中,用跳舞和对歌的方式来进行。
跳大三弦是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每当月夜,小伙子们带着大三弦、月琴、笛子、三胡,约着姑娘们成群结对地来到村旁树林间跳起粗犷、优美的《大三弦舞》。小伙子们吹着清脆的短笛、弹拨着浑厚的大三弦;姑娘们随着音乐的旋律,默默含笑的迈着轻盈的舞步,左旋右转。用她们的话来说“是人不跳乐,白来世上活;听见三弦响,心喜脚板痒”。《大三弦舞》气氛热烈欢乐而又叫“跳乐”。它舞姿优美,感情丰富,男女青年若跳得合心合意,就可以在舞场里订终身。
竹笛和树叶是撒尼人交流感情的乐器。竹笛用粗细适宜、皮薄节长的竹子制作,长约一尺,七个眼,不贴竹膜。特别是小竹笛发音激昂活泼,似“百灵鸟”在唱歌,如“叫天子”飞入云端。有的撒尼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不跳舞、不唱歌、不讲话、就是借助竹备和树叶来倾吐彼此的爱慕之情。约会时,小伙子使用竹笛,吹奏出高亢、宏亮的曲调;小姑娘则用一片树叶,吹出优美的曲调回答对方,竹笛和树叶帮助他们成为恩爱的侣伴。
撒尼小伙子为了寻求良缘,在晚间常常裹着窝波(披单)在路边等待。一见姑娘,就以闪电般的动作抖开身上的披单,将姑娘与自己紧紧地裹起来,边走边谈,谈得合心,便找个僻静的地方互叙衷情,谈不在一起就分手。
每逢传统的节日,方圆几十里的撒尼青年男女,都会来到活动地点参 加节日活动。这一天,小伙子们穿上心爱的麻布短褂,吹着竹笛;小姑娘们头带彩虹包头,一路嬉笑追逐着来到欢庆场地。在这里选择对象,互赠爱情信物,男的赠送一件褂褂,女的回赠一条腰带。如果两相情愿,就离开伙伴,到树林丛中去对唱“该迷”来各自介绍情况,互相倾吐爱慕之情,商定婚约。如果一方把礼品赠给对方,而对方不回赠礼品,这就算拒绝了对方的求爱。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
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
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
阿诗玛的传说(撒尼族)
在撒尼族阿着底地方,格路日明夫妻耕种山地住着草房。他们有个勇敢的儿子阿黑,又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天空闪出一朵花,小姑娘名叫阿诗玛。她的名字像香草,从此美名传四方。不知不觉长到十六岁,就和阿黑哥哥下地干活。哥哥犁地朝前走,妹妹撒粪播种紧跟上。阿诗玛长到十七岁,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人人看她看花了眼。爹妈见女儿长大了,悄悄问她喜欢和谁相好。她说:"两股水到头要淌在一起,青松和磕松从不分离。春夏来播种,秋冬来收获,会盘田的人我才中意。""跳起舞来笑脸开,笛子一吹百鸟来。这样的人我喜欢,这样的人我疼爱。"阿着底地方的青年,都偷偷地把她恋,没事每天找她三遍,有事每天找她九遍。
黑心的财主热布巴拉,想给儿子阿支娶亲,就请海热做媒人。"只要你给我儿讨来阿诗玛,我的谢礼大,金子随你抓,银子随你拿,山羊绵羊随你拉。"讨厌的猴子下山来,是为了偷吃庄稼;讨厌的海热到阿着底来,是为了劝说阿诗玛。"阿着底下边,热布马拉家,银子搭屋架,金子做砖瓦。这样好的人家,阿诗玛该嫁了!"阿诗玛听后气愤地说:"清水不愿和浑水在一起,我决不嫁给热布巴拉家;绵羊不愿和豺狼作伙伴,我决不嫁热布巴拉家。"海热威胁说:"热布巴拉的话,好比石岩压着嫩树芽。热布巴拉家要娶你,你不愿嫁也得嫁!"阿诗玛回答:"不嫁就是不嫁,九十九个不嫁,有本事来娶!有本领来拉!"
人马像黑云,地上腾黄尘,热布马拉家,厚脸来抢亲。可爱的阿诗玛,被人往外拉。她忍住眼泪咕:"爹呀妈呀,快叫哥哥阿黑回来吧,快叫哥哥阿黑救妹吧!"
哥哥阿黑啊,他到远处放羊去啦。一天夜里梦见家中院子被水淹,大麻蛇盘在堂屋前。他不分白天和黑夜,三天三夜就赶回了家。他一听说阿诗玛遭劫难,就呼地背起了弓和箭,跳上黄骡马,去营救亲妹阿诗玛。马铃响来玉鸟叫,阿黑来到了热布巴拉家。"阿诗玛,你在哪里?"阿黑的吼声震撼了大地。
阿支关起大铁门,拦住阿黑不准进。要和阿黑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撒种、拾种,只有阿黑比赛赢,兄妹才能见得成。对歌对唱四季鸟,阿黑越唱越有神,声音就像知了叫。阿支脸红脖子大,声音就像癞蛤蟆。砍树时阿黑斧头快,一斧砍下三大块;热布巴拉俩父子,两斧头砍下一小块。接树时阿黑于头快,一连接上三大块;热布巴拉父子俩,两人接了一小块。比赛撒种与拾种,勤劳的阿黑样样快,热布巴拉父子俩,没有胜来只有败。
热布巴拉起坏心,他把阿黑请进门,半夜要用虎伤人。阿诗玛拿起口弦打招呼:"他们比赛比不过,今晚要放虎害哥哥。"阿黑夜半闪在楼梯口,只等老虎冲上来,嗖嗖三箭射过去,老虎立刻倒下地。热布巴拉俩父子,早晨一见死老虎,吓得全身打哆嗦。万般毒计都用过,该让妹妹见哥哥。
阿黑备马出大门,回头不见阿诗玛。阿布巴拉变了卦,还是不放阿诗玛。阿黑回头射三箭:一箭射在大门上,二箭射在堂屋柱子上,三箭正中堂屋供桌上,整个院子都震动,热布巴拉着了慌。全家来拔箭,箭像生了根。五条牛来拖,也不见动半分。只好请求阿诗玛:"阿诗玛呀阿诗玛,你家的金箭听你的话,只要你能拔出箭,一定让你转回家。"阿诗玛喊着哥哥的名字,拔箭就像摘下花一朵。热布巴拉打开门,阿诗玛见到了阿黑哥。
热布巴拉家心不甘,商量办法来暗算。忽然想起十二崖子脚,央告崖神把路断。马铃响来玉鸟叫,兄妹二人回家乡。走到十二崖子脚,小河顷刻变大河,不尽洪水滚滚来,兄妹二人不能过。哥哥走在前,妹妹过不了河,妹妹走在前,哥哥过不了河。兄妹手拉手,决心一起过。滚滚洪水起大波,可爱的阿诗玛,卷进了大漩涡。阿黑在风雨中高声喊:"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十二崖子顶,有人来回答:"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十二崖子上,站着一个好姑娘,她是天空一朵花,她是可爱的阿诗玛。从此以后,阿诗玛变成了回声,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