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崀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湘西南新宁县境内,东邻东安县,西靠城步,北距新宁县城11公里,南接广西全州、资源县。地质公园 由北向南依次由紫霞峒、扶夷江、骆驼峰、牛鼻寨及八角寨等5个相互联系的景区组成,宽约4-8公里,长约18公里,面积108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为特色。
崀山丹霞地貌类型多,共有60余处主要地质地貌景点,分别有条带式楔状、分割式的块状、边坡式的墙状、交切式的线状、零散式的柱状和拱状,以及嵌镂其间的凹槽、蜂孔罅穴和崖壁溜纹等。其中又以层叠成列的楔状地貌和突起其间的寨峰地貌显目。不仅如此,丹霞地貌的“身陡、麓缓、顶平”的基本特征及典型结构(如“一线天”、天生桥)在此表现相当突出,而且规模大,群体明显,出现频率高。莨山丹霞地貌从青(幼)年期、壮年期至老年期的遗迹均有发育。
构成崀山丹霞地貌的岩层是形成于距今9000至6500万年间的晚白垩世的陆相红色碎屑岩系(砾岩、砂砾岩),岩石中北北东向与北北西——近南北向网格状垂直节理极为发育,这些是构成崀山地区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与空间条件。由于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雨充沛,地表径流发育,流水侵蚀作用及其诱发的重力作用,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外营力条件。莨山地区重力堆积发育,它们常构成个景的坡面,有的巨石还形成有观赏价值的景点(如蛤蟆石、美女梳妆等形象石)。然而,不少个景由于垂直节理发育加上单斜岩层层理,而出现临空危岩,有的顺层理方向临空,有的顺节理方向临空,如斗篷寨、将军石、蜡烛峰等。
崀山丹霞地貌是中国丹霞地貌风景区中丰度和品位最具代表性和最优美的景区之一。资——新盆地是全国丹霞地貌风景区在地质历史上升降差异运动幅度最大、最强烈的红盆之一。
辣椒峰、骆驼峰、“鲸鱼闹海”、“亚洲第一桥”、“将军石”“天下第一巷”构成了崀山雄奇、峻美的景观。
辣椒峰坐落在崀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内的辣椒峰景区,是崀风景名胜区的“六绝”景观之一,辣椒峰由一块巨石构成,高180米,上大下小,石顶园,周长100米,石脚周长约40米,呈赤红色、多棱柱形,倒立于平地,站在脚下仰望只见多棱柱巨石高耸入云,犹如擎天大柱,雄奇、陵峰、远观就像硕大无比的红辣椒,秀美神奇;该峰四周都是绝壁深壑,辣椒峰鹤立鸡群,就好似大自然对爱吃辣椒的湖南人的一种恩赐。
骆驼峰坐落在崀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的辣椒峰景区,是崀山“六绝”景观之一,由一座石峰组成,石峰三面陡崖,峰顶高187.8米,长273米,有两处凹陷。远望凹陷恰到好处地将石峰分成驼头、驼峰和驼尾,陡崖凹槽和起仗勾勒出骆驼肌肤与四肢。从北面望去,驼头园深伟岸,尾秃而低垂,远近青山衬托,就像行走在沙漠绿洲的一匹大骆驼。
鲸鱼闹海坐落在崀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八角寨景区内,是八角寨景区的主要景观之一,也是崀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有“崀山风光,丹霞之魂”美称;该景点为崀风景区的至高点,站在寨顶远眺,方园40多平方公里的单斜式石林如五彩霞云,每逢雨后清晨,云雾铺壑,飞云走雾,时而云雾飞舞,时而祥云安然,石峰露出峰尖在云雾中跳跃,景观奇特无比,故名“鲸鱼闹海”。站在寨顶朝阳斜射,还可见神秘的佛光,有如身临海市蜃楼。景点北面秀峰参差,植被繁茂,尤如一幅水墨山水画,景色之佳,迷人欲醉,更加衬托出“鲸鱼闹海”的美丽场景。
亚洲第一桥坐落在崀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天生桥景区内。在群山环抱的峡谷中,一块丹霞巨石崩塌构成单孔石桥腾空而起,跨度长64米,拱高20米,桥面宽14米,厚5米,内拱部分结构整齐,无凸凹,桥呈赤红色,气势磅礴,巧夺天工,国内外专家多次考察后认为这座天生桥无任何支撑点,独立自然而成,而且从跨度、桥面、厚度来说,目前在亚洲国家的大自然中尚未发现比这更长、更宽、更厚的天生桥,因此将此桥命名为“亚洲第一桥”。是游客旅游观光的理想去处。
将军石坐落在崀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内的扶夷江景区,是扶夷岸边一座独特的丹霞石柱,高程399.5米,石柱净高75米,除顶略小外,上下等粗,周长40米,随着角度的变换兀立一位“将军”迎面而来,只见他头戴方巾,身披铠甲,手持玉带,美须飘飘,俨然是汉寿亭候、美髯公关云长再世。将军石头顶青天,脚踏大地,昂首挺胸,虎虎生威,不禁使人联想到将军沙场点兵的雄壮气势。将军石是崀山风景名胜区的形象标志,属“六绝”景观之一。
天下第一巷坐落在崀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天一巷景区,是崀山风景区的“六绝”景观之一,是游客游览崀山的首选景点。“天一巷”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丹霞地貌创始人、中南工大一级教授、中科院院士陈国达先生考察崀山后题写的。天一巷由两座石峰崖石并立而成,崖石垂直地面,远处看不出任何痕迹,登上陡崖20米处有一处平台,为“天一巷”入口,天一巷为两石峰陡崖夹缝形成,东北走向,全长238.8米,天一巷两边石壁高80-120米,最宽处0.8米,窄处0.33米,平均宽0.5米,巷道弯曲,人处其中不见来处,亦望不见尽头,唯见头顶一线青天,两边斧削绝壁,睛日上午10点左右,阳光直射巷底,满巷生辉,其妙无比。
崀山在历史上就是风景优美、文化发达、寺观林立的风水宝地。汉、瑶、苗、壮民族杂居,民族风情异彩纷呈。有出土的10万年前的猕猴头骨化石,45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历代农民起义的古战城堡,晚清重臣的宗祠墓葬。北宋周敦颐在城西扶夷江岸的石壁上题写:“万古堤防”。明代哲学家、著名诗人陈永猷游览崀山后,发出“扶夷胜景天成就,摄杖归来入梦频”之叹。当代诗人艾青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新宁执教,吟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赛桂林”的绝句。
崀山丹霞地貌区,造型多姿多彩,瑰奇险秀,是一座罕见的大型“丹霞地貌博物馆”,为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自然资源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