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马城镇马城镇位于怀远县东南部,距县城10公里,东邻天河,与蚌埠市禹会区秦集镇接壤,南与淮南市上窑镇分山而治,西临淮河,与常坟镇隔河相望,北与荆涂风景区相连,中夹国营十二门塘水稻良种场。全镇政区面积157.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人均耕地1.5亩,东西最大距离12.3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5.6公里。
区位交通
马城中心区位于镇域北端,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全镇商业和农副产品的交易基地。中心区由马城、胡圩两个行政村组成,总人口6767人,建成区总用地88.2公顷,人均130.3平方米,城镇主要框架由206国道、淮河路、富民街、顺河路(镇政府前南北向道路)、育才路(马城中学前东西向道路)以及朝阳路(富民街南端东西向道路)构成的田字型街区组成。商业、农贸、饮食服务及办公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淮河路、富民街、206国道、顺河路南端和育才路两侧。
自然资源
马城镇境内有植物200多种,动物100多种。马城镇位于淮北平原南部,为下降堆积平原,有较厚的土层和矿层,在砂层中含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境内第四纪地层比较湿润,有湖泊沉积物和残积物,粘土、亚粘土、粉细砂土交替沉积。镇东部有丰富的铁矿,现有的生产能力可以开采30多年。大洪山东部还有名闻遐迩的观泉。新城口至马头城之间的淮河内蕴藏大量河沙,是建筑的上等材料。
产业特点
该镇是水陆交通重镇,运输业是主导产业。206国道从境内穿过,全长16.5公里,是境内的主干道,担负着淮南、淮北及全国各地的运输任务,客运货运十分繁忙,年客运周转量在数十万人次,货运方面,本镇及蚌埠周边地区往返于大洪山采石场的车辆数百辆,装运建筑用砂石等,全国各地过往本镇的货运车辆不计其数,年货运周转量在数亿吨。近年来,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养殖业发展迅速,孔津湖泥鳅蜚声海内外。
文化事业
马城镇村镇文化、社团文化、校园文化活跃纷繁,自镇设行政机关以来,文化工作就应运而生。解放前的文化机构无从考证,自1952年设区以来,就设有文化管理机构,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设有文化分馆,有专职馆长,1980年设区划社,区委设有文化馆,由宣传部分管,文化馆设文化专职干部编制,各小乡设有文化站,设有专职文化站工作人员。当时全区曾有二十班锣鼓,1986年白衣乡文化站获蚌埠市农村群众文化先进集体。
所辖行政村
马城村、张台村、贺庄村、东营村、郝庄村、翟庄村、邸庄村、柏庄村、马台村、天台村、岗子村、糜庄村、栗园营村、桥头营村、老刘庄村、兴旺庄村、多余屯村、大李庄村、东坨子村、南坨子村、湛店子村、大王庄村、南小王庄村,共计23个。
2、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马城镇马城镇位于滦南县东北角,距县城25公里,北与滦县接壤,东与昌黎隔滦河相望,平青乐公路南北穿境而过,总土地面积46046亩,其中耕地面积22672亩,全镇总人口15755人,辖23个行政村。

近年来,本着“特色化主导产业,产业化运行机制,标准化生产技术,品牌化优质产品”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鲜桃生产、蛋鸡养殖、民营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鲜桃生产。鲜桃生产是马城的传统产业,广大群众对鲜桃栽培有多年的丰富经验和充分的积极性,近几年来,鲜桃面积迅速增加,截止目前,鲜桃面积已达8000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30%,并形成了邸庄、刘庄、翟庄和滦河套两个鲜桃集中产区,产业化生产已具规模。通过高接换头、更新树种、无公害管理和套袋技术的实施,实现了品种的优种化,早桃有早丰王、选3号、沙子早生等新品种;中熟以久保系列为主;晚桃有重阳红、京玉、大京红、北京24、香山水蜜等优新品种,实现了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并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于2002年取得5000亩无公害鲜桃认证,并注册了“滦河沿”品牌。全镇每年可向社会提供无公害优质鲜桃9000吨。
畜禽养殖。全镇蛋鸡存栏量12万只,日产鸡蛋1.8万斤,现已建成马城、栗园营、大王庄等5个标准化蛋鸡养殖小区,养殖方式已从过去的分散养殖过渡到规模养殖,形成了统一消毒、统一防疫的疫病防治体系。
民营经济。以铸造、选矿为主导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骨干企业有冀滦选矿厂、铁护栏铸造厂、拖拉机刹车铸件厂等。水泥地砖、农机修造厂生产的产品以其质优价格合理打开了市场。沿路私营企业不断发展,刀具加工、木材加工、面粉加工、机动车运输和农机车棚制造及商业、餐饮、服务等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到1200多人,拓宽了全镇农民的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