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褚集乡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位于怀远县西北,距县城52公里,东南分别与双桥集镇、龙亢镇毗邻,西北分别与蒙城县、濉溪县接壤,

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778亩,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1]显示,2008年该乡有15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四万三千多人,其中农业人口39478人,政府所在地褚集。[2]
历史文化该乡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褚集即为中部地区(南阳、武汉一带)与东部沿海(徐州、连云港等地)进行经济商贸交流的必经之地,成为远近很有名气的盐商过往的古道驿站。
明万历年间褚集集镇被皇上御赐“褚家集”,其手书匾牌曾挂于原褚集集首牌坊之上,大跃进时期被毁。作为历史集镇,自明清以来数百年苍桑,数百年繁荣,素有宿县南陈(集)罗(集)褚(集)项(集)四大名集之称,并一直繁荣。
自然资源该乡农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北淝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为发展畜牧、水产养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水利灌溉资源。绿野水秀,芦苇荡荡,鱼翔浅底,构成了淝河流域一道美丽的风景。
当地历史上盛产小麦、大麦等杂粮和芝麻、花生、棉花、麻类等作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自然资源的不断整合优化,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已形成了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为主要支柱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并成为支撑全乡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全乡农民收入的标志和亮点。
经济发展该乡农业和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大幅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年收入逐年提高,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亮点纷呈,种植主产业支柱,劳务经济和农田水利综合治理构成了褚集乡农业生产体系的主体和亮点。全乡农村文化建设、农业科技、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社会的和谐。
褚集乡农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北淝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为发展畜牧、水产养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水利灌溉资源。绿野水秀,芦苇荡荡,鱼翔浅底,构成了淝河流域一道美丽的风景。
当地历史上盛产小麦、大麦等杂粮和芝麻、花生、棉花、麻类等作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自然资源的不断整合优化,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已形成了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为主要支柱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并成为支撑全乡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全乡农民收入的标志和亮点。
基础设施该乡交通、通迅、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设施水平不断提高。贯穿全乡境内的固(镇)濉、蒙(城)唐(集)两条省级干线公路已基本全面建成通车,“村村通”公路项目发展迅速,全乡已完成升级、新建乡村公路总长30多公里。在怀远县率先完成了乡村,村村通公路的全覆盖。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于2001年全部完工,每年年用电总量超过385万千瓦时,通迅事业快速发展,全乡固定电话用户已达7756 户,移动电话拥有量已12000多部。
水利灌溉
该乡是个离河流较远的乡镇,农业生产以种植旱粮为主。2006年以前,抗旱能力弱一直是制约该乡发展农业生产的“瓶颈”。针对这一情况,该乡从2004年开始,抓住被列为怀远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机遇,积极利用项目资金建设电灌机井,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该乡发动群众在5000多亩耕地上挖土埋地埋线8600多米,兴建电灌机井28眼,采用国内先进的IC卡、TM卡射频农田灌溉智能控制装置灌溉农田,实现了随时需要随时灌溉,群众持卡交费便能及时到电灌机井房使用出水量稳定的电灌机井。使用电灌机井抗旱不但出水量大、灌溉成本低,而且灌溉保证率高。据统计,该乡使用电灌机井灌溉后,每年可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10万多元。实现了省钱省工、高效节水灌溉,大大增强了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至2006年底,全乡利用项目资金新建电灌机井20多眼,有效灌溉面积扩大了5000多亩。[4]
集镇建设
该乡在怀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自治区有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除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外,还采取了农户进城带一点,面向社会集一点,出台优惠政策换一点,依靠银行贷一点,招商引资拉一点,义务投劳省一点等办法,下大力气狠抓小城镇建设工作。按照《褚集乡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先后完成了镇区克铁路、中心路、电站路等九条镇区道路的建设任务,初步形成了二横六纵一环的镇区道路网格体系,相继完成了供水、排水、供热、绿化、照明、桥涵等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任务。
据统计,2000年以来,累计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6894.85 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087.85万元,房地产投资3807万元),新增水泥及沥青砼道路九条,铺设路面面积为76880平方米,埋设路沿石12816米,新增供水管网7900米,排水管网4000米,供热管网2600米,绿化管网8500米,新增绿地460亩,新建集贸市场1座,新建文化广场1座,占地面积9800平方米,新增照明路灯232 盏,新增过路桥涵18座,拆迁房屋12000 平方米,拆迁和迁移各类通信、电力杆97个,线路4850米,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累计出动义务工31500工日,节约资金折合人民币110万元。同时,加强了沿街建筑的拆旧建新改造工作力度,累计新建楼房62栋,新增楼房建筑面积为63449平方米。
经过开发建设,使得褚集乡从原来结构单一、规模较小、设施不全、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小镇,变成初具规模、设施基本配套、经济日趋繁荣、绿树成萌、卫生清洁的新型工业城镇。[1]
行政区划区域调整前褚集乡下辖村[3]:
褚集村
大褚村
池庙村
油坊村
袁刘村
龙徐村
宫坂村
俞井村
门北村
娄圩村
刘桥村
叶圩村
三湖村
高武村
赵庄村
荣庄村
香庙村
夏家村
庄堰村
洄沟村
桥口村
马湾村
连寺村
项集村
新圩村
顺河村
陶圩村
陆堰村
尤家村
现辖村:宫油坊村,龙徐村,池庙村,叶刘村,张娄村,三湖村,赵庄村,褚集村,洄西村,洄中村,洄东村,项集村,顺河村,陶圩村,尤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