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恩横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迎恩横笛,距福建连城北五里的古驿道上的古桥;今隔川乡州坑口,为赣至福州之通衢也。

唐大历间陈剑迁汀州于此时创建。大罗仙常寓之,桥有惠济行人之意;故称:惠济桥,后久圮。

宋庆元(1195)初,知州陈晔认为:笙歌郡地。莲城县令鄞康成等以圣王道德恩荣普惠,重建新桥额曰:迎恩桥。故列为隔川八景之一:迎恩横笛。

洪武五年里人陈均实又重建,该桥由来久远历经郡、州、县及邑人倡修,故有惠济桥、迎恩桥、新安桥或新庵桥诸名。

据同治七年《重建迎恩桥碑》记载:盖闻英为之前虽英不彰,英为之后虽盛不传;矧事关系一乡者乎。夫乡之有桥由来久矣,、、、乃戍午流寇掠劫,莽桥及乡居民房皆负炬焚之而旧观沦没,仅形焦土。事经残坠之后百废思复,于指顾间以九载不克彰志于丁卯秋同社诸友始倡建重复之、、、。

解放后有人曾在桥上制青砖、烧木炭。石拱圯毁,有识人士于1980年、2000年修复。与桥之左右的广福堂、山川坛和神仙故迹皆有千余年历史,某报言桥创于道光(1821~1850)间讹焉。

该桥上架廊屋数十余间,糸隔川水口廊桥可驻兵拴马。其侧之广福堂、山川厉坛香火不断朝拜极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