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兰女,湖南攸县人,1973年6月生。2002—2005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讲师。学术专长为汉魏六朝文学、中国古代文体学。
主要论文
1、《论赋的叙事性》,《学术研究》,2007年第6期。
2、《肉死象之白骨——唐修〈晋书〉小说史料的细节意义》,《文史哲》,2007年,第2期。
3、《信仰与史实的统一——慧皎〈高僧传〉叙事分析》,《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4、《从古代目录学看中国文言小说观念的演变》,《江淮论坛》,2006年第1期。
5、《论葛洪〈神仙传〉的叙事艺术及启悟文学意义》(第一作者),《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
6、《两晋史官制度与杂传的兴盛》,《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5年第5期全文复印。)
7、《杜甫〈解闷十二首〉三题》,《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4期。
8、《〈燕丹子〉与〈荆轲传〉叙事艺术之比较》,《求索》,2004年第8期。
9、《魏晋滑稽,盛相驱扇——从滑稽美学看魏晋风度》(第一作者),《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0、《论魏晋风度的多层面性》,《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11、《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的隐逸思想》,《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12、《魏晋士人人格心态的另一面》,《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
科研项目
1、主持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六朝史传、杂传与小说叙事比较研究”(2007年——2009年)。
2、主持2007年度中山大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古佛教文学的叙事艺术”(2007年——2009年)。
3、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古叙事文学研究”(2005年——2007年)。
4、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史料集释”的主要参与者(排名第二)。
5、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元末文人集会与明初诗歌流派研究”的主要参与者(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