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山铁路250公里处有个七道桥站,站名的由来与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有关。
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开挖唐山至芦台间约40多公里长的运河,名为“煤河”,以外运开平(现称开滦)煤矿的煤炭。后因唐山至胥各庄一段地势较陡,不利修挖水道,便于1881年修建了唐胥铁路。从此,开平煤炭自唐山经铁路运至胥各庄后,再倒装船只沿煤河水运,远销天津、海外。
当时为解决煤河两岸的交通,特在河上建成了八座木桥。李鸿章亲自赐名,从芦台至胥各庄依次为:利涉桥、通津桥、济众桥、望丰桥……桥名可谓意远雅致,一时在官方和远近的绅士中流行起来。可是,当地的老百姓却不买账,只是简单易记的分别称之为一道桥、二道桥、三道桥……七道桥……
新中国成立后,煤河改建为水利干渠,当初的木桥早已不见,然而桥名却一直延续下来。
1977年,京山铁路压煤改线工程设计时,将西端的接轨点选在七道桥旁,并设立车站,定名“七道桥站”。如今,京山新、旧两线在该站交会,运输十分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