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丰喜,台湾云林县口湖乡人,出生于1945年,1975年因肝癌逝世,享年31岁。

郑丰喜出生时即带著残疾,右脚自膝下左右弯曲,左脚自膝下萎缩,足板向上突起,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要抚养一个肢体缺陷的孩子并不容易,他的母亲原本在他出生时想结束这个孩子的生命,但在其他孩子和嫂嫂的阻止之下,加上郑丰喜的祖父的保护,才让郑丰喜的生命得以保存下来。
在郑丰喜所在的年代里,台湾的中学并非义务教育,郑丰喜凭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台湾的省立北港高中(已改名为国立北港高级中学),最後毕业于台湾的国立中兴大学法律系,与同学吴继钊女士结为连理,两人同在云林县口湖国中任教,育有两女。1974年获选为中华民国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
最有名的著作是传记汪洋中的破船,内容描述自己成长和奋斗过程,受到当时台湾的行政院长蒋经国的赞誉,并建议他将书名改为汪洋中的一条船,曾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此书曾获1986年(民国75年)台北市图书周好书第一名,还获得「中国时报40年来影响我们最深的书籍」之一;1998年(民国87年)再获得讲义杂志票选「对现代人影响最大的十本中国名著第5名」。改编自此书的电影在1977年上映,由李行担任导演,秦汉、林凤娇、葛香亭、邵弟主演,中影公司出品; 2000年公共电视台也曾将郑丰喜的故事改编为电视剧。
郑丰喜过逝后,其遗孀为了纪念他,於是在台湾口湖乡创立郑丰喜图书馆,于1989年完工,由建筑师李祖源设计,馆中除了藏书之外,尚有郑丰喜使用过的书籍、义肢等遗物,供人参观。1977年财团法人郑丰喜文化教育基金会成立,是中华民国最早从事身心障碍公益的基金会,更设立奖学金帮助鼓励有肢体障碍的学子就学、出国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