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柏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闺秀男人》封面

《闺秀男人》封面

《闺秀男人》封底内容梁瑞郴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在他的“都市笔记”这组散文中,所写的都是底层而普通的人物,作者着力发掘这些人的心灵之美,从卑微者的言行中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去感受底层生活中的良知与善行。就凭这样的真情实感,柏武的散文自有他存在的价值。——《一看就是个文学痴迷者》

刘红菱 (广东作家)在作者的文集里,有的只是对凡俗人世的关注,对芸芸众生的热爱,对浓浓亲情的体味,温情而蕴藉,内敛而真切。他分明将你当作一位挚友,与你作推心置腹的交谈,谈人生的喜怒哀乐,谈生活的酸甜苦辣。因而这个“闺秀”男人更显得别样,与众不同。——《别样的“闺秀”男人》

阮永兴 (公务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外人看来虽显平淡,可作者却是一份闺秀之心仔细地捕获了里面的爱,继而去享受亲人间那无尽的幸福。读贺柏武的《闺秀男人》,让我见识了一个男人的情怀。在于男人,并不需要多崇高的地位,也不需要多丰厚的收入,只要爱家爱自己的亲人,即使生活是平淡无奇,那也是一件幸福的事,而这个家庭也是充满着幸福。这也许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一个男人的情怀》

王发财 (杂志编辑)《闺秀男人》更是为都市的浮躁人群提供了心灵栖息地,是人心灵最好的抚慰,是最好的疗伤药。当你沏上一杯热咖啡,躺在沙发上,翻看《闺秀男人》,你会豁然发现,另一种人的简单活法,你会瞬间陷入思考,让自己脚步尽量慢下来,也能学会去感受生活去体会人生;做一只事业中的兔子,生活中的蜗牛。——《事业中的兔子,生活中的蜗牛》

姚茂敦 (财经评论员)柏武的文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质朴真实、自然清新、绝无矫揉造作。细细品之,总能使人如沐春风之感。这种独特而极其难得的气质,从他写父亲、写母亲、写爱妻、写友人等系列文章中都能清晰看到。——《文字之惑》

毛 臣 (职业经理人)我们的生活却时常在低处,作为凡人,若能把最朴实的生活原状,通过自己的文字,一针一线的“密密缝”,缝成一双漂亮的“绣花鞋”,也未免不是一件乐事。这“铁棒磨成针”的打磨功夫,是一点一滴的生活智慧的累计,也是生活赋予这个闺秀男人最美的恩赐,祝福闺秀男人手中的“绣花鞋”,一双比一双漂亮、合脚。——《闺秀男人的“绣花鞋”》

苑广阔 (自由撰稿人)这些人生片段,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随时都会碰到,但把它们升华为人生感悟,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柏武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让我们可以直接从他的生活感悟中,看透人生的悲欣交集,体会着生命的诸多滋味。——《感受幸福生活》

梁 征 (工程师)读完《闺秀男人》,给笔者的感觉就是一种守望,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守望。这其实是一部相当丰富的文集,写景抒情,感悟人生。像柏武这样,在工作之余,能够耐得住寂寞,守望文学的人为数不多,读毕这些作者用别人打麻将、唱歌的时间创作而成的作品,不能只说勤奋,更为其坚守而感动。——《守望文学》

《闺秀男人》简介《闺秀男人》一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报刊杂志上已发表的近百篇文章,作者从五个不同的生活角度描述了人生的种种,年少时在灯下细心耕耘的缜密心事,青春岁月与友人欢聚的快乐时光,情感世界里的甜蜜与忧愁,繁华都市的逸闻趣事,凡人世界里的生活小调,处处都洋溢着生活的本真,处处都流淌着一种亲切的气息与芳香。作者用心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犹如在自己的三分自留地里精雕细琢,勤奋耕耘,每一处都闪耀着生活的睿智。走入生活,再走出生活,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觉再去重新打量过去的生活,作者保留了青涩时代的纯真,又在不断的人生积累当中,悟出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作者简介

贺柏武,男,湖南衡东人,1980年生,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证号:2-564),工程师,现就职于湖南省湘江航运建设管理局。工余坚持写作,有部分散文、随笔、小说散见于《人民日报》、《读者》、《新青年》、《意林》等200余种报刊杂志,并入选多种选本,个人辞条入编《湖南当代作家大辞典》,著有散文集《闺秀男人》。

《闺秀男人》序言一看就是个文学痴迷者(序)

文/梁瑞郴

近日读陈世旭的短篇《一看就是个新警察》,每有会心,总禁不住哑然失笑。而不知怎么,贺柏武和我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非常强烈地给我一个印象,这是个文学的痴迷者。当他捧上一摞书稿,让我为他的新作写些文字的时候,我就想起世旭小说中的那位“新警察”,执拗、顽强、坚守。在时下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世事中,爱文学者,可能在某些人的眼中,都是楞青和傻冒。文学是什么,作家是什么,在许多人的眼中,已经不是过去那么神圣了。而柏武这位学工科出身的学子,在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之后,居然远离麻将与电脑游戏,钟情文学,并利用工余时间努力写作加入了湖南省作家协会。旁人如何看,我不知道,但我却对这位文学青年的执着表示十二分的赞赏。

我与柏武的相识,是因为毛泽东文学院的中青年作家班。他所在单位的工会主席李毅是20多年前曾经陪同我们行走于酉水、沅水的文学笔会的老朋友。深得他的支持,柏武才可能从紧张的工作中脱产一个多月来参加这个班的学习。仅仅是一面之缘后,我对这位文学的痴迷者有了非常好的印象。

《闺秀男人》是他的第一部散文集。照实说,柏武初涉文坛,就已在诸于《读者》等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近百余篇作品,实属不易。这里选载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纸质媒体上刊登过的。当然,不能说他的散文集有多高的艺术成就,但我阅读之后,总体获得这么几个印象。

有感而发,真情流露。当前文坛一大通病,便是为文造情、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之作更是泛滥于世。柏武为文,虽然想象力有些欠缺,但写实中有一种真情的力量,让人感动,让人不能释怀。在他的“都市笔记”这组散文中,所写的都是底层而普通的人物,作者着力发掘这些人的心灵之美,从卑微者的言行中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去感受底层生活中的良知与善行。就凭这样的真情实感,柏武的散文自有他存在的价值。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柏武散文,大都写的是身边的小事,即便是世态况味,作者也是注意从细微处入手。这反映了作者老老实实为文的态度。时下有的文学青年,缺乏生活的历练,缺乏宽广的视野,但却喜欢“宏大叙事”,言大事而不着边际,“高谈阔论”却让人觉得是入无物之陈。这种文风,从表面看作者好像颇有些才华,但实际上确实以华而不实的外表作唬人状。柏武不趋时附势,而是坚持从小处着手,继而往大处思考和探究人性和自然之美。这是写散文的正途,由此起步,假以时日,我相信柏武是可以写出更好的散文。

畅晓清丽,时代气息。柏武的散文语言通晓朴素,在素面朝天中凸显清丽,有如一位从山间走出的村姑,这在80后的青年作家中是不多见的。许多的年轻作者都崇尚语言的晦涩,以为越让人读不懂越显出作者的水平。其实语言的最高境界是达意,在达意的基础上方可谈艺术性。当然,柏武的散文语言还缺乏变化,尤其是表现复杂的情感时,这是需要努力加以提高的。一个作家,说到底是认识深度和语言功力的竞争。当然,柏武散文中有许多时尚生活的话题,这些作品短平快,写得利落干净,读来有趣,让人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新鲜的生活滋味。一路读来,也使我感到自己年轻了好多岁。

对于文学作品,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是会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感受。因此,我只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读出了自己的一点感受。我一直认为,文学是一种马拉松赛跑,只要你有才情,坚持到最后的方是胜利者。文学是需要一点痴迷劲的。否则,它远不如麻将那样让人上瘾。在文学的一途中,内功是关键,所以我真诚希望柏武多读多思,从名家经典领悟艺术的真谛,从苦苦的追求中不断提高,使文学成为自己诗意生活的一部分。

乙丑年夏月于毛泽东文学院

梁瑞郴: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主任,兼任湖南散文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文学风》杂志社社长、主编。发表作品约200万字,著有散文专著《欧行散记》、《雾谷》、《秦时水》和《华夏英杰》、《一万个昼与夜》等多部长篇报告文学,发表文学研究论文140多篇,并有新闻作品300多篇。曾获第二届“乌金奖”、全国报纸副刊优秀奖等。

《闺秀男人》书评集锦别样的“闺秀”男人

——读贺柏武的《闺秀男人》

文/刘红菱

一场骤然来临的夏日阵雨过后,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扑面而来。窗外,南国特有的芒果树越发青翠,天空竟是如此的澄澈与蔚蓝。就是在这样的夏日午后,朋友贺柏武把他多年的文字集结成册,而我有幸成为它的读者。

中国人习惯于近观其文,远观其人,虽然至今未与作者谋面,但此时,读着他的书,一位率真朴实的80后的“闺秀男人”分明正向我走来。

作者取其书名《闺秀男人》其实意味深长,再清楚不过地表明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这其实是一部相当丰富的文集,山光水色,众生世相,友情亲情在书里都有所描写。

“他在上班的时候就全心全意地干好本职工作,而在休假的时候他会一整天呆在四楼的那个宿舍里足不出户,关掉手机,拒绝喧闹,放上一点轻音乐,一个人独自醉在从省图书馆借来的或者是从旧书摊上淘来的书籍里。他也偶尔会拿起笔和纸来写一些不怎么流畅的文章。不是什么宏篇巨著,就是那么千字左右的思想碎片和心灵所感。他就是我,我就是那个被老婆称为呆在四楼的“闺秀”男人。”

作者眼中的闺秀男人就是这样的。

散文好写难工,不同的作家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有的清新,有的厚重,有的华美,有的犀利。而作者的散文则是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打动你,情思飞扬。选材广泛,涉及到生活的诸多方面,由此可见作者热爱生活,重视亲情友情和爱情,在他的文章里出现最多的人物是他的父亲、母亲、妻子。读他的文字,在他的字里行间,不由得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情意。

例如:《不吃鳝鱼的父亲》中,“直到今天,母亲说穿了父亲不吃鳝鱼这个“谎言”,包括他不愿来城里和我们一起住,是因为担心城市的消费高会给我们增加经济负担,我才深切地感受到:父亲对于我们子女的爱是不用言语来表达的,而是细化在生活的每一件小事里。“ 又例如《祝福母亲》里,作者说到:“我顿时陷入一种无比自责的境地。我想流泪:人生苦短,年过半百的母亲,还剩多少个这样的日子;而这个特殊的日子对我而言,就是我生命的始源;有了母亲的存在,才会有我这个生命个体的出世;又因为有了母亲常年如一日地辛苦劳作,才将我从一个毫不懂事的农村娃培养成一个有思想的现代青年。”这样真挚的文字书中多篇有所提及,就是这些朴素的文字下蕴含着的爱与情让我为之感动。不娇情,不做作,有源于亲情的爱、有源于友情的爱、有源于爱情的爱,作者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小爱,这正表示作者对这个世界的大爱。

在文集的第一章,作者用文字描绘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如果没有爱,那些山那些水就不会有灵气,在他的笔下,淡淡的笔墨,几下就勾勒出一幅幅天然图画。如《玉湖神韵》“但它的精致唯美,恰如天使滑落的一滴眼泪,晶莹剔透,让人不得不万般珍惜。”“鸟鸣山更幽,在寂静复寂静的深处,时而传来的数声黄鹂声,有如空穴天籁之音,更似旷古奇缘的深情呼唤。然丁点不见鸟儿踪影。”

作者不仅把眼光投向祖国的美好河山,对时下生存空间和社会环境的关注也是作者探讨的话题。在他的都市笔记里,有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也有对时下社会风气的抨击。例如《农民工的影院》写的就是一个打工仔在坐牢的过程中学会了放电影,从监狱出来后他看到那些和他一样的民工因常年缺少一种精神上的慰籍而干出不少坏事傻事,于是他就办起了民工影院,为的就是不让这些人重蹈覆辙,他用他的影院来拯救这些民工的灵魂。在《梦中的花裙子》里,他说:“在我还没搞懂“农民工”是怎样一种用工制度时,我就亲眼见到了一个农民工,还有他的老婆和一个六月大的孩子,并清楚地知道了他们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在《专项整治》里,作者对时下列车上的治安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最近一段时间的列车上的治安算是坏到了极点,于是便有了一个“火车好坐,关阳难过”的说法。”

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对一些底层人物给予很多的同情,但在同情的同时并没有究其问题之所在。如果作者能把笔更深地触向这些人物或是事件,我想应该更能打动人。文章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不知作者是否有同感。

现代社会,每天人们行色匆匆。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为了生计为了生活而忙忙碌碌。作为男人更是拼杀在职场,丝毫不敢松懈。但在作者的文集里,你看不到职场的刀光剑影,对生活的埋怨。有的只是对凡俗人世的关注,对芸芸众生的热爱,对浓浓亲情的体味,温情而蕴藉,内敛而真切。他分明将你当作一位挚友,与你作推心置腹的交谈,谈人生的喜怒哀乐,谈生活的酸甜苦辣。因而这个“闺秀”男人更显得别样,与众不同。(作者简介:刘红菱,广东作家,原籍湖南,现居广东江门,尤其擅长散文。)

书评:一个男人的情怀

——读贺柏武的《闺秀男人》

文/阮永兴

我是在五一节前夕拿到贺柏武《闺秀男人》这一书的初稿的,五一期间没出去游玩便静心品味了这部书。这本书写的大多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和作者自己的感想,可在浏览这本书时,还是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个男人的情怀,他是那么地热爱他的工作、他的家庭以及他的生活。

我和贺柏武的交往并不是很多,只是因为文人的惺惺相惜才在网上交流过几次。我只是知道贺柏武工作于一个水电站,然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便写出了大量的散文随笔,他的文章散见于全国的报刊杂志。我还是比较欣赏贺柏武的,一个五大三粗的男子能写出这样隽秀的文字这该是一件难事,这也许就是他为自己的文集所取的书名《闺秀男人》,一个搞技术的人,却像大家闺秀绣花一样,在落英满地的窗前一针一线的精绣才有了这本精致的集子。

《闺秀男人》这本集子大都是作者在工作之余写成的。尽管写作只是一种兴趣,尽管这只是一些闲余之笔,可文中却处处透落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幸福就是生活本身,是一种须用心灵来感觉的东西。”(《幸福》)这样的话虽然平淡,却是真知灼见。我想,在那个平淡的水利岗位上,作者也是幸福盈胸的,因为只有心有幸福,那幸福便洋溢在四周。“失却了希望,无异于失却了生命。”(《希望之光》)之因为对生活充满着希望,作者才在雕琢着他的梦想,直到梦想开花。这样的话语虽然平淡,却是人生的真知灼见。在书中,这样的精致小语却是随处可见,让我在浏览作者的心路历程时也经历了一番人生智慧的洗礼。

对于写作,有人为了赚钱,有人却纯粹是为了一种快乐。“每年我和家人都会出游两次。出游的费用都是写稿得来的稿费,这算是艰苦写作的一个回报,亦可以算作出处采风积累素材的好理由。”(《人若桃花我来会》)。我觉得作者的写作便是属于后一种,充满着快乐。灯下推敲虽嫌苦恼,纸上码字也属烦琐,可这一切都换成一家人出游的笑脸时,那再多的苦恼便也成了一种快乐。而在旅途中,有一家老少的欢声笑语相随,又有山水美景可赏,这种生活也着实是值得令人羡慕的。

《闺秀男人》这本集子也有一定的篇幅描写了作者本人的生活。爱上杂粮,是因为杂粮中饱含着妻子对他的爱;家的概念,道出了当一个女人在所有朋友面前把你给她安置的那个小窝称之为家时,也许幸福就围绕在这个男人身边了;不吃鳝鱼的父亲,父亲把他的爱都细化在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外人看来虽显平淡,可作者却是一份闺秀之心仔细地捕获了里面的爱,继而去享受亲人间那无尽的幸福。其实,生活有时要用一种敏锐的目光去看的,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奇,可只要你有心,只要你用心,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

读贺柏武的《闺秀男人》,让我见识了一个男人的情怀。在于男人,并不需要多崇高的地位,也不需要多丰厚的收入,只要爱家爱自己的亲人,即使生活是平淡无奇,那也是一件幸福的事,而这个家庭也是充满着幸福。这也许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作者简介:阮永兴,浙江上虞人,70年代中期出生,公务员。)

书评:闺秀男人的“绣花鞋”

——读贺柏武的《闺秀男人》

文/毛臣

大概文人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自己的文章能被世人接纳,甚至千秋相传。然而,我们的生活却时常在低处,作为凡人,若能把最朴实的生活原状,通过自己的文字,一针一线的“密密缝”,成一双漂亮的“绣花鞋”,也未免不是一件乐事。

贺柏武的散文集《闺秀男人》,从五个不同的生活角度描述了人生的种种,年少时在灯下细心耕耘的缜密心事,青春岁月与友人欢聚的快乐时光,情感世界里的甜蜜与忧愁,繁华都市的逸闻趣事,凡人世界里的生活小调,处处都流淌着一种亲切的气息与芳香。

集子里收录的近百篇文章,处处都洋溢着生活的本真,作者用心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犹如在自己的三分自留地里精雕细琢,勤奋耕耘,每一处都闪耀着生活的睿智。走入生活,再走出生活,以第一个旁观者的视觉再去重新打量过去的生活,贺柏武保留了青涩时代的纯真,又在不断的人生积累当中,悟出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各种各样的主题中,唯有爱是不变的主题,就好比这个已近日立的中年男人,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其实就那个被老婆称为呆在四楼的“闺秀”男人,这一辈子未必想着去成一番宏伟基业,却安于守着一个小小蜗居,这个窝里充满爱情的香,充满亲情的浓,充满文字与音乐的恬静和高雅。

作者从事内河航电枢纽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工余坚持写作,担任过企业内刊副主编、网站编辑、办公室秘书,这些年一直笔耕不辍,大量散文散文、随笔、小说被《读者》、《意林》、《当代人》、《杂文报》等相当权威的刊物所选取刊登,这是对贺柏武文字功力最好的认可。

生活本身即是艺术的源泉,从生活的大海里撷取朵朵浪花,使得贺柏武的每一篇文字都有各自的灵魂,独立成篇,相映成趣。写旅途的见闻,写人生的百态,写情感的万象,他的文字不华丽,却朴实亲切,耐人寻味,好比一瓶有些年月的陈酿好酒,入口醇厚,细品芳香四溢。

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一个农家少年一步步成长的影子,像电影胶片一样,随着时光的远去,画面却在脑海里愈渐清晰。作为一名搞技术工作的大男人,贺柏武有着自己的理性认知,却对生活有着如此感性的嗅觉和把握,正如作者自己所言:“一个搞技术工作的大男人,却保留了这么一个文字爱好,而且一直坚持着,不纯粹就像一个大家闺秀绣花一样,只有仔细打磨才有这么一个集子嘛。”

这“铁棒磨成针”的打磨功夫,是一点一滴的生活智慧的累计,也是生活赋予这个闺秀男人最美的恩赐,祝福闺秀男人手中的“绣花鞋”,一双比一双漂亮、合脚。(作者简介:毛臣,男,湖北人,资深医疗策划、医疗职业经理人、业余经纪人、自由撰稿人,有独立操盘大型活动成功案例。作品散见于《幸福》《大公报》《打工知音》等海内外数百种报刊杂志。)

书评:守望文学——读贺柏武的《闺秀男人》

文/梁征

近日,在网上得知,文友柏武老弟即将出版自己的新书,着实为他激动。说句心里话,在文学方面,我一直都只是一个爱好者,柏武兄弟却不同,他是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的文章曾登载在400余家媒体上,因此,我一直默默关注着柏武的文章,为他所写的文字而感动。读完本书后,突然有一种有了一种写作的冲动,因为此书引起了笔者的共鸣,却害怕写得不好,只好将读后的第一感觉如实托出。

认识柏武,始于2006年。那时,我在一大型国企做宣传工作,工作之余偶尔给报刊写点稿。一次在当地报纸《武汉晚报》上拜读到了柏武所写的《花瓣中的王子》一文,通过网络知道了柏武的博客并通过QQ交谈,发现我们很有共同话题,尤其是探讨文学方面,随后我们一起探讨写作技巧,交流写稿心得。去年底,去长沙前约好相见,因为临时有事而未有幸谋面,但彼此仿若深交已久的朋友。

柏武虽然所学为工科,但其文字一点不逊色于学中文的,正因为如此,也给了笔者一丝自信,因为笔者也是学工科的,在写作方面,有柏武这个榜样,我也有了目标,让我一直坚持守侯着文学这片圣地,在文学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读完《闺秀男人》,给笔者的感觉就是一种守望,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守望。这其实是一部相当丰富的文集,写景抒情,感悟人生。勾起了笔者诸多回忆,比如,当年去衡山旅游的情景,儿时农村生活的画卷,还有我的高三生活等等,作者的文字平实而动人,那些细节的描写,在无声中打动了读者!

当今社会,文学已不在像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么普及,取而代之是那种拜金主义,金钱第一的观念已经蔓延。像柏武这样,在工作之余,能够耐得住寂寞,守望文学的人为数不多,读毕这些作者用别人打麻将、唱歌的时间创作而成的作品,不能只说勤奋,更为其坚守而感动。有这么一个榜样指引着我的航道,燃起了笔者的创作热情,向柏武兄弟学习,坚守自己的业余爱好,做一名模范的闺秀男人。

文如其人,只要用心细细品读,相信读者朋友们必会有所收获。寥寥数语,此时已是深夜,炎热的夏天似乎不在炎热,因为《闺秀男人》像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内心。(作者简介:梁征,70后非知名半脱自由撰稿人,工程师 ,现供职于某大型国有企业担任办公室主任,善于散文、随笔。2003年开始写作以来,陆续在《中国建设报》、《施工企业管理》、《建筑》、《中国人口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百余篇,多次参加社会各界征文并获奖。)

获奖情况2007年12月,在湖南省直工委组织的“喜迎十七大”征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湖南新闻联播》予以报道。

2006年12月,获第七届深圳读书月征文大赛二等奖。

2007年7月,获广州日报“广购书业杯”阅读成长征文大赛三等奖。

2007年10月,获第八届深圳读书月征文大赛一等奖。

2009年9月,获第三届株洲读书月征文大赛三等奖。

2009年11月,获“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二等奖。

入选作品《孤独自我》入选《芙蓉花开——2007湖湘网络散文年选》(湖南音像文化出版社)。

《玉湖神韵》入选《2008年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随笔》(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网络红娘》、《一分钟“恋”上你》入选《电话故事:我的网络情缘》(中国工商出版社)。

《富翁的潜质》入选《财富故事会》,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财富故事会》栏目组编(山西教育出版社)。

《玉湖神韵》入选《芙蓉花开——2008芙蓉国网络精品文选》散文卷(湖南音像文化出版社)。

《请珍惜你手中的那颗珍珠》入选《2008年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美文》(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旧书之喜》入选《我与书店》(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9。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