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河北省怀来县西八里乡西八里镇地处怀来县西部,距县城16公里。6865户,22683人,23045亩耕地。该镇南为川(有洋河浇灌范围内的2.3万亩沃土良田),北有山(拥有丰富的沙石料资源),京包铁路、110国道、京张省级公路和京张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促成了西八里镇独特的经济优势:南部,通过实施河北省“双环”菜篮子工程,建成水电田林路渠综合配套,优种、优法、无公害三体系完整的两万亩蔬菜基地;中部,借助路、站优势建成西八里火车站经济小区和京张公路经济带,并形成晋冀蒙交汇地带有名的羊只交易市场、食品及小百货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北部,丰富的矿产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全镇七个规模较大的采石场生产着供铁路、公路使用的一级道碴和建筑用砂。
一、村落集中,人口稠密。在36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分布着8个行政村,村与村相距最多不足2公里,8个行政村中有3个村总人口超过4400人,2个村超过2000人,其余3个村总人口也达到千人以上。
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西八里地处宣、涿、怀三县交界地带,境内有京包铁路、110国道、京张省级公路和京张高速公路四条经济大动脉,距政府驻地不足1公里还有京张高速公路的出口。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不仅使西八里已经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的特色产业,而且为发展这种特色产业铺就了平坦、宽广的道路。
三、经济发展水平高,效益好。实施菜篮子工程后,仅此一项创收3200万元;在全镇4.7公里长的路段内建有大中小加油站8个、机动车修理配件门市部35个、饭店46个、食品及小百货批发部30个,京张公路本镇路段各类企业连成一片,成为一个活跃的经济小区,撑起了全镇乡镇企业的半壁江山。
四、公益事业发展较快,公共设施完善。西八里是怀来西部一带政治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政府所在地服务设施齐全,交通、治安状况良好,政府的各项行政管理十分方便。
五、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镇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条件具备,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和健康需求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2、黑龙江肇东市西八里乡西八里乡地处肇东市西南部,南与哈尔滨双城市隔江相望,西与肇源接壤,北与肇洲县为临,地跨“两市三县”处于交通的枢纽地位,从此可四通八达。
西八里乡位于市境西南部,松花江北岸,西与肇源县接壤。乡政府驻地距市区55公里。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秋,隶属肇东县第九区管辖。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西八里乡。1958年9月,与人和乡合并成立西八里公社。1960年1月,并人四站公社。翌年4月,从四站公社划出恢复西八里公社。1984年4月,改为西八里乡。
全乡总幅员面积220平方公里。西八里乡辖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其中耕地11万亩,水田3万亩,草原8万亩,林地0.6725万亩。总户数5600户,总人口12.6万人。2005年全乡国内社会生产总值1.2亿元,财政收入240万元,人均收入3740元。
1、培育发展了种植业的优势地位。开发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合理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有效发挥土地优势的经济效益作用,增加种植业收入,全乡种植旱田面积10万亩,其中种植玉米8万亩,瓜菜2000亩,大豆1.5万亩,其它作物3000亩。同时,全乡围井建设科技发展园区3处,发展园区面积500亩。在下坎水田村,建优质水稻发展园区2处,每处面积达1万亩。在河南套子里,利用沙岗地种植地瓜、芝麻、花生,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合理种植,变废为宝,增加种植业收入,培育发展了种植业的优势地位。
2、“两牛一鹅”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继续以“两牛一鹅”为牧业发展重点,突出骨干品种,拉动推进畜牧业整体大上。2007年全乡已发展奶牛1200头,其中成母奶牛500头,当年新增奶牛150头。发展黄牛1.8万头,当年新增1000头,存栏1.1万头。全乡已孵化大鹅30万只,当年饲养肉鹅20万只,发展肉鹅孵化专业村2个,专业屯4个,专业户80户,“两牛一鹅”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时,全乡已发展生猪1.5万头,存栏2万头,蛋肉鸡3万只,存栏4万只,绵羊1万只,畜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经济增长优势明显突出。
3、渔业生产向精深发展。彻底改变传统的渔业生产模式,变常规饲养向精深饲养转变,推行精养和半精养方式,提高渔业生产经济效益。2007年,全乡新改建或扩建标准渔塘50处,建驯化养殖鱼塘32处,发展精养水面1.8万亩,比上年增加2000亩。发展稻田养鱼面积300亩,建越冬池22个。在此基础上,更新养殖品种,打破鲢、鲤、鲫老三样养殖品种,新增加红鲤鱼、螃蟹、黑鱼、嘎牙鱼等珍奇特养殖品种,以品种优势创造经济优势,占领鱼类销售市场。
4、林业生产规范经营。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市里下达的造林指标落实造林面积,进行了逐村逐地块落实,现场跟踪办公,加大督办落实力度。建立造林工作责任制,实行村干部与责任挂钩、工资挂钩,完善签定造林合同。2007年,全乡共完成造林面积580亩,植造林带42条。
5、劳务输出形成团体规模。乡里通过正确引导,能人带动,委派专人出外联络等措施,不断壮大劳务输出队伍,有效发挥能人作用,实行有组织输出和农民自发输出相结合的方式,壮大输出队伍,增加劳务收入。截止2007年末,全乡已有能人输出团体26个,团体输出人员最多的达60人,最少的达20多人,主要从事建筑、装潢、生产卫生筷子、菜市场服务等工作,每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