簕苋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药名】:簕苋菜

【别名】:刺苋、野苋菜、土苋菜、猪母菜、野勒苋、刺刺草、野刺苋莱、酸酸苋、刺苋菜

【汉语拼音】:le xian ca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aranthus spinosusL.。

【功效】:凉血止血;清利湿热;解毒消痈

【科属分类】:苋科

【拉丁文名】:Herba seu Radix Amaranthi Spinosi

【主治】:胃出血;便血;痔血;胆囊炎;胆石症;痢疾;湿热泄泻;带下;小便涩痛;咽喉肿痛;湿疹;痈肿;牙龈糜烂;蛇咬伤

【生态环境】:野生于荒地或园圃地。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

【动植物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3-1m。多分枝,有纵条纹,茎有时呈红色,下部光滑,上部稍有毛。叶互生;叶柄长1-8cm,无毛,在其旁有2刺;叶片卵状披针形或菱状卵形,长4-10cm,宽1-3c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中脉背面隆起,先端有细刺。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3-25cm;花单性,雌花簇生于叶腋,呈球状;雄花集为顶生的直立或微垂的圆柱形穗状花序;花小,刺毛状苞片约与萼片等长或过之,苞片常变形成2锐刺,少数具1刺或无刺;花被片绿色,先端急尖,边缘透明;萼片5;雄蕊5;柱头3,有时2。胞果长圆形,在中部以下为不规则横裂,包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近球形,黑色带棕黑色。花期5-9月,果期8-11月。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主根长圆锥形,有的具分枝,稍木质。茎圆柱形,多分枝,棕红色或棕绿色。叶互生,叶片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菱状卵形,长4-10cm,宽1-3cm,先端有细刺,全缘或微波状;叶柄与叶片等长或稍短,叶腋有坚刺1对。雄花集成顶生圆锥花序,雌花簇生于叶腋。胞果近卵形,盖裂。气微,味淡。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清利湿热药;解毒消痈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出处】:《中华本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