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奥古斯都雕像
【类别】雕塑、石刻
【年代】公元前19年
【原属】罗马
【简介】
高240厘米。
公元前6世纪末,古罗马的社会制度几与古希腊一样,也是奴隶主共和性质的政治制度,但到了罗马共和国的晚期,即自公元前1世纪起,国内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已达于剑拔弩张的险境。震撼全罗马的著名的斯巴达克思奴隶起义,把这个残暴的奴隶制国家弄得几乎不堪收拾,加上国内平民与贵族间的尖锐而紧张的斗争,足以使罗马整个制度濒临崩溃。公元前1世纪末,恺撒的养子屋大维在击败了联盟者安东尼以后,便把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开始实行独裁统治,罗马从此也就进入了帝国时代。
罗马人的造型艺术主要来自于古希腊艺术的影响,但由于政治性质不同,在建筑、绘画和雕塑方面都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风貌。肖像雕刻是罗马雕塑的主要成果,原因是,伊特鲁里亚人重殡葬仪式,常在死者脸上拓下蜡模,存放在灶神的龛里。每逢纪念日,即取出供奉,后来这种方法渐渐运用到雕刻上,制作肖像时要求准确表达对象的特征,这就成了雕像艺术的追求目标。至奥古斯都帝国时期,肖像雕刻已获高度的发展,但奥古斯都皇帝还要求仿效古希腊,即是说,他喜欢把人物形象加以理想化,故美术史上称这种风格为奥古斯都古典主义。这一尊普里马-波尔塔出土的大理石《奥古斯都雕像》便最具有代表性。
在这里,奥古斯都已被当作英雄来塑造的(奥古斯都是拉丁语神圣的、圣尊的之意)。他本人名叫屋大维,公元前27年称帝后,元老院授予此一称号。他左手握权杖,右手朝前高举,似在训话。脸部表情严峻,薄薄的嘴唇,性格十分鲜明。他那披着华丽的盔甲的身材显得很魁梧,甲胄上的图案寓意着罗马将统帅全球的思想,运用这种象征化手段,艺术的目的已一目了然,即在于歌颂帝王。雕像的作者未被留下姓名,看来,罗马帝政时代的艺术家是不具有这种创作权利的。

在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右脚旁边,艺术家还塑造了一个带有双翼而无眼珠的小天使丘比特形象,这个罗马神话里的小爱神为什么塑造在这里呢?无眼珠,象征他司爱情的盲目性;另一判断,据说他生性鲁莽,行动随时需要有识之士的带领,他永远长不大,含义也就在此。大多数美术史家的解释是,为要显示奥古斯都的高大,作为一种反衬,在艺术上是可能的。
据说在雕像的大理石表面还残留金、青、褐、黄、紫等色斑,很可能当年在完成时,雕像是带着光辉灿烂的彩色的。雕像约作于公元前19-前13年,现被收藏在罗马梵蒂冈博物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