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玛河 黑龙江上游右岸较大支流。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清代称“呼玛尔河”(又写
作瑚马尔)、“库玛尔河”,后简作今名。其名一说蒙古语,意为“行围前列人”;一说鄂
伦春语,意传有鹿的地方。发源于大兴安岭雉鸡场山,自西向东流经呼中、塔河、呼玛3县(
区),在呼玛镇东南部注入黑龙江。全长524公里,河宽50—350米,水深1—3米。主要支流
有卡马兰河、塔河、依沙溪河、倭勒根河、绰纳河、古龙干河等。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
。地处寒温带,冬季结冰期为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夏季可流放木材,下游可通船。清末
民初,有四条沟开采砂金。流域为原始林区,产落叶松、樟子松、白桦等木材,有马鹿、猞
猁、水獭、紫貂、犴、飞龙鸟等珍贵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水产有细鳞鱼、哲罗鱼、重唇鱼、
乌苏里白鱼等,是黑龙江大麻哈鱼主要产卵河流。1982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呼
玛河中、下游建立呼玛河(鱼类)自然保护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呼玛河上游建立
呼中原始落叶松生态自然保护区。中游北岸有十八站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黑龙江省文物
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