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图拉真纪功柱
【类别】雕塑、纪念碑
【年代】公元106-113年
【原属】罗马
【简介】
大理石材质,,高达27米。
公元2世纪,是罗马帝国历史上实行向外扩张政策的强盛时期。罗马皇帝图拉真,通过对达西亚(今大部地区在罗马尼亚)的征服,便开始把扩张的矛头指向东方。公元113年,攻占了亚美尼亚,渡过底格里斯河,又陷了安息(帕提亚);两年后,抵达波斯湾,罗马的版图一下子扩大了好几倍。在这场帝国主义战争中,罗马获得了大批财力和人力,加上国内扶农政策的实施,暂时使帝国国库迅速充裕起来。说它是暂时的,因为扩张领土的战争势必造成对被征服民族的失控。罗马帝国的衰退期随之也已不远了。

图拉真在取得对达西亚战争胜利之后,立即在各地大兴土木,在罗马也造起了一些纪念性建筑物。广场、庙宇、庭院、纪功柱、藏书库、交易所等等,把罗马装缀得异常繁华。在这些完整的建筑群中,至今保存完好的建筑残迹是罗马纪功柱--图拉真圆柱。 图拉真圆柱系大理石砌成,高达27米,它的基座是爱奥尼亚柱式,柱头采用多立克柱式。柱顶上还耸立着罗马元首图拉真的青铜像(此像已在16世纪换下,代之以基督教传说的圣彼得像)。柱身上环绕着长达200米的饰带浮雕,绕柱共二十三转,全部画面是图拉真率领军队征服达西亚的战争。这幅长卷浮雕详细地记录了图拉真亲自率领军队跋山涉水,日夜艰苦卓越绝、鏖战不息的经历,它的中心思想即是歌颂帝国战功,宣扬武力权威。为了迎合这个好大喜功的皇帝的口味,当然免不了对历史作一些歪曲,但尽管如此,这里记载的事件是按照实际战场上的情景刻画的,所有的人物、军事装备、战争阵势、民族特征,都合乎历史真实,它给后世留下一份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诸如行军方式,兵器样子,地理环境,都具有经得起历史考证的文献价值。因此,这座纪功柱不仅是艺术品,还是一种文献。
饰带浮雕上总共刻画了2500个人物,采用前进式散点透视方法,生动自如地把那些层次复杂、细节琐碎的不同

场面组成一条狭长的带状画面。从构图学上观察,它有许多可取之处,首先它运用的是浅浮雕方式,人物构图比较紧凑,场面繁而不乱。由于受到传统浮雕程式的影响,在表现罗马人时出于美化需要,反显得呆滞而单调,而在表现敌对一方达西亚人时,却无拘无束,人物动作显得夸张,颇有生气。除些以外,还有缓缓的多瑙河水,地平线上的罗马前哨,着了火的房屋以及那些横贯河流的桥梁、营帐、城堡……等等,这一切构成了极为丰富的一幅战争的形象图册,而图拉真的形象前后竟出现了90次。 这座大理石圆形纪功柱,其内圆是空心的,柱内安装了螺旋式梯子,共有二百个台阶,抬级而上可达于柱顶。它作为对罗马帝王崇拜的象征物,设计者的构思可谓聪明之极。我们从柱基知道这座纪功柱建于公元106-1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