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真菌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疾病名称外耳道真菌病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

疾病概述外耳道真菌病(otomycosis externa)是外耳道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真菌易在温暖潮湿环境生长繁殖。当外耳道进水或积极存分泌物、常滴用抗生素液等情况下、较易受真菌感染,常见有青霉素、曲霉菌及白色念珠菌等。

症状体征轻者可无症状,一般自觉症状有耳痒、耳部胀满、微量耳漏,偶尔耳痛、耳鸣。

临床表现耳内发痒,有的感奇痒,以夜间为甚。检查见外耳道和鼓覆盖有黄黄色或白色粉末状或绒毛状苔膜,有时分泌物或痂皮呈筒状,除去后见患处略充血潮湿。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有耳痛、流脓。轻者亦可无症状,仅检查时发现。

若将清除下的痂皮作涂片,加1~2滴10%氢氧化钠(钾)液,于显微镜下可查见菌丝和孢子。亦可作培养检查。

诊断检查1.病史 轻者可无症状,一般自觉症状有耳痒、耳部胀满、微量耳漏,偶尔耳痛、耳鸣。

2.体检 ①外耳道及鼓膜上附各种颜色干痂或霉苔,白色、黄色、灰色或褐色视致病菌的种类而异;②清除霉苔后见外耳道皮肤充血、糜烂;③局部淋巴结不大;④将外耳道分泌物放在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溶液显微镜检可见真菌丝或酵母菌反光芽胞。

治疗方案清除外耳道内的所有痂皮和分泌物,用1~2%柳酸酒精或1~2%麝香草酚酒精、1:1000新洁尔灭酒精涂耳。也可用制霉菌素喷于外耳道或涂用达克宁霜剂。尽量保持外耳道干燥。

1.局部治疗。清除外耳道污垢,保持外耳道干燥。酌情滴1%水杨酸乙醇,或1%麝香草酚乙醇。l∶1000新洁尔灭乙醇等。

2.全身用药,可口服制霉菌素,或曲古霉素或用两性霉素。

3.对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者,可以交替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制剂。

用药安全应尽早对局部创口进行早期外科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