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寺肇基于吴赤乌三年,为天台高僧周祥所开,至晋隋唐有十里翠屏寺之称,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六十六年历史。翠屏寺位于天台山南部九龙山麓,九峰环拱,葛玄坑、龙须坑双涧莹绕,景色清幽,原离尘扰。翠屏古寺,至明朝同归天台宗。梵域庄严,殿宇楼阁数以千计,为世所重,尊为江南第一古寺,历代帝皇多有钦赐,清乾隆皇帝御题“翠峰皇法轮之塔”,翠屏寺与日韩、东南亚、泰国等佛教法缘情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根据《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二寺观七3961页记载:翠屏寺《台州府志》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唐乾符二年建,先是吴赤乌中有周禅师居此,以山如屏寺名翠屏,宋治平三年改净安院,今为翠屏寺。(赵师秀翠屏寺诗)石严看不见,翠色自重重。春雨生松叶,山风响铁钟。碑顽工废墨,草嫩绿添茸。住院吴僧老,相迎依旧逢。根据《天台县志》(64)记载,翠屏岩在县南12公里。《天台山方外志要》称其“山形壁立如屏风然故名”。五代高道杜光庭在《仙传拾遗》中称寒山子亦曾寓居于此(修道30余年)。寒山子诗:平野水宽阔,丹丘连四明。仙都最高秀,群峰耸翠屏。远远望何极,矹矹势相迎,独标海隅外,处处播嘉名。根据《佛宗仙源》28页记载:1800多年前,天台山就有僧人活动,建有石头禅院(今居仙居)资福寺,翠屏寺,兴致寺,四枚铸有精巧佛像的东汉神镜的出土,正是当年佛教在天台传播的明证
根据《天台山方外志》记载,翠屏寺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二十一都,唐乾符二年建。以山如屏,寺名翠屏。宋治平三年改净安院,田七百六十亩,地一百八十二亩,山一千二十亩。《太平广记》、《台周史话》亦曾记载。南山宗道宣律师开创南山宗,后进入太平寺,道宣律师再传弟子鉴真东渡日本。根据《桃源仙缘》第265页记载了天台南山翠屏山
翠屏寺山门的翠屏寺里也圆寂了一个瘦骨伶丁、面部黧黑,乱鬓横生,布衲芝鞋缘化的高僧。这座寺院就是他一手募化建造的,临死前,他将三大叠诗稿在焚香炉里烧化了。一 座不显眼的坟墓就在寺院旁堆起,这种行憔悴的和尚就是舍得——所以自闾丘太守以后,寒山子拾得丰干三的诗没有流传下来,怕是皆已付之一炬了!
从以上记载字唐朝翠屏寺的建造,是拾得高僧募化建造的,为建成十里翠屏寺奠定了基础。他死后坟墓就在寺旁,现在坟墓尚存。唐开元年间,成为江南第一大道场,千僧云集,五佰罗汉亲临。
晋孙焯《游天台山赋》中有“搏立之翠屏”名句。据天台杨氏宗谱《卷之八第十二页,翠屏寺记》余族迁居后,创居南山,故南山寺观每多捐资,焉不独兴教寺然也,即翠屏寺更迭振兴之翠屏,始于吴之赤乌,建于唐、符宋治平年间更名净安,后仍因其始号,其取名翠者,大抵有千峰横翠、晴岗暖翠、谣阴浩翠之景曰。屏者有似鹤山石屏,白云枕屏,毛介素屏之状也。春则青毡迭迭,夏则繁茂阴阴,秋则姜桂葱葱,冬则松柏爵爵,或横于前,或列于侧,或冠于顶,或绕于藤,正者,斜者,倚者,迭者,有长有短,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参差万状,方坦之处招提胜景,大背楼阁东西两厢,环抱而居。根据上述史料记载,翠屏寺始于赤乌三年,至今已1766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