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籍山镇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东南部,东与弋江镇接壤,南与三里镇、泾县昌桥镇毗邻,西与工山镇、家发镇相连,北与许镇镇、繁昌县平铺镇隔河相望。

2003年10月因全县乡镇区划调整,籍山 镇由原城关镇、石铺镇、九连乡、葛林乡合并而成,辖30个村委会、9个居委会,966个村民小组。2008年资料显示该镇总人口143149人,其中农业人口84127人。面积172.1平方公里。有耕地8896.6公顷,山、林、园地4135.53公顷,放养水面1525公顷。
籍山是南陵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人民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镇政府驻地设在南陵县城籍山路与春谷路交汇处。籍山交通十分便捷,205、318国道和216、320省道穿境而过。[3]
资源环境该镇地形复杂。南高北低,海拔8.9 — 92.1 米,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平缓倾斜;西地多高岗、低丘,岗坡平缓,适宜发展经济林;中部处河谷平原,沃野平坦,沟渠纵横,池塘密布;东北部处江河平原圩区,多洼地,沟塘湖汊比比皆是,沟塘率达 36% 。[2]
该镇水系交错贯通。漳河沿西自南而北流经全境,南端多小溪,均源短流急,孤峰河沿东缘自南而北与资福河串流后折西汇入漳河,这三条河流内夹三条生产河(新建外坝河、高桥河、弋字桥河)。另有县城区的后港河、老港河、大港河、市桥河、护城河皆汇通漳河。镇外围沿河堤防达 86 公里,内有排涝站 19 座,抗旱站 13 座,各种蓄水堤坝 82 座,各式穿堤式涵闸斗门 120 余座,大小水库 33 座,其中国家小型水库 1 座(柏林红旗水库)、国家小二型水库 5 座(沈亭花山水库、茶丰立新水库、文家冲水库、江冲水库、土塘冲水库)。柏山渠灌区的西干渠灌溉着境内中南部河谷平原广阔的沃野,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该镇自然条件优越。地处皖南丘陵与平原圩区交接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均降雨量1402.6 毫米,适宜农作物生长。
该镇资源丰富。有耕地5965.86 公顷,山场 2186.7 公顷,林地1891.07 公顷,园地337.93 公顷,放养水面1192.6 公顷,平原地带盛产水稻、麦、豆、油菜籽、棉、麻、桑、莲藕、芡实、菱、茭白、鱼、蟹、虾、黄鳝等,蘑菇、荸荠、紫云英、西瓜闻名遐迩;低岗丘陵盛产薯、花生、茶叶、烤烟,林地多植松、杉、栗、桐、竹及各类果树;园地多栽桑、瓜果蔬菜类。珍稀动物有扬子鳄,土特产有三黄鸡、七彩山鸡、土鸡、土鸭、圩猪、蜂蜜、双孢蘑菇、柿子、板栗、大紫李、黄花梨等。
历史文化籍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境内古迹有牯牛山、狮子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各1 处;西周至春秋的千峰山土墩墓群;西连、莞塘古冶铸遗址各 1 处;坝里张六朝古墓群;熊村宋墓;其林、沈亭等土墩墓群8 处;祠堂陈印纹陶遗址;唐代水利工程大农陂、黄柏陂遗址;新建九龙湾宋代清周镇水码头遗址等,另李白、杜牧、王维、汤显祖等名人均来过此地游历,留下许多诗文佳句。[1]
区域交通该镇交通便捷。已形成以交叉穿境而过的2 条国道205 线和318 线为主脉,2 条省道216 线和 320 线为支脉,6 条县道、数十条镇道为细脉的可联结城、镇、村、校、街道纵横交错,贯通内外,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络,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改善了投资环境。

经济发展勤劳智慧的籍山人民在南陵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镇”这个主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务真求实,狠抓落实,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镇已形成优质粮、水产养殖、花卉苗木、蔬菜、板栗、蘑菇六大基地。
2003 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35 亿元。东源集团“云谷贡”标一粳米获国家名牌农产品称号,“九莲”双孢蘑菇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东源集团、金鸡集团、安南公司分别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3年全镇有镇管企业 4477 个,从业人员 14078 人。 2003 年完成企业总产值 8.12 亿元,入库税金达 2192 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主要有东源集团、金牛集团、安南公司、映塔塑业、顺荣汽配、金龙制衣、沪千人造板、家祝面粉、联盛汽配、恒昌铜箔、江安肠衣等。金穗工业园、葛林工业园、金泽园商贸区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建材、机械、加工、食品、服装、电器、化工、酿酒、食用菌、水产等支柱产业,部分产品已跻身国内外市场。第三产业对镇级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各类商品零售、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网点 2547 个分布于城区及各村庄居民点、集市,已建立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
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斐然。通过扩大开放、降低门槛、优化环境、创新方式,营造出“亲商、和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截止到 2003 年 12 月,全镇共引进项目 47 个,到位资金 14907 万元,其中沪千人造板厂、安南公司、宏业粮食、华美机电、恒昌铜箔、映塔塑业等数家企业落户境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又以商引商,更为广泛地增加了籍山镇的知名度,给镇级经济注入强劲活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1]
2007年全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亿元,财政收入7280万元,招商引资成功落户项目30个,总投资达7.4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0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5亿元,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一定进步,在南陵县全县年度综合考评中获第一名。
社会建设该镇城镇功能日臻完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休闲、娱乐、电力、电信、邮政、金融、广播、电视、供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全镇有中心集镇四个,即九连、石铺、葛林、界山集镇。

城区建设迅速。占地面积7.8 平方公里,固定居住人口 35873 人,14553 户,辖五里、春谷、光明、陵阳、望华楼、新华、通济、惠民、南翔9 个居委会,119 个居民小组。城区主要街道呈井字型分布,有主要街道27 条,巷道52 条,41 个居民小区。
文教卫工作全面推进。境内42 所学校,其中县管完全中学 2 所,镇管初级中学 6 所,完小 13 所,民办中学 2 所,民办幼儿园数十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医院卫生院9 所(含县管 2 所,1 所牯牛山骨科医院),县血防站、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各1 所。文化馆、影剧院、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文管所各1 家。广电中心一座,电视台3 套,境内已实现无线广播,通讯无缝化覆盖。县直各大科局,省垂直管理各单位均坐落境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