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扰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生物扰动(bioturbation)是指沉积物的原始胶结和构造被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的活动所破坏的过程,即动物对其周围沉积颗粒所进行的搅动、混合和破坏,包括可以鉴定和无法鉴定的各种潜穴、足迹和移迹。过去对生物扰动程度的描述一直停留在定性阶段。Droser和Bottjer(1986年)首次正式提出了半定量划分生物扰动等级的方案,共分六级。第一级:无生物扰动,地层保持原始沉积层理;第二级:遗迹化石清晰可辨,至多10%的原始沉积层理被扰动;第三级:遗迹化石基本可辨,但潜穴局部相互叠覆,10%~40%的原始沉积层理被扰动;第四级:原始沉积层已难以辨认,40%~60%的原始沉积层理被扰动;第五级:原始沉积层已完全破坏,但潜穴依然可以观察到;第六级:原始沉积层因扰动而彻底均一化。[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