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石棺浮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罗马石棺浮雕》

【名称】罗马石棺浮雕

【类别】雕塑、石刻

【年代】公元205年

【原属】罗马

【简介】

全长2.73米,高1.52米。

古罗马从哈德良时期(公元117年-138年)以来,丧葬习惯开始以土葬代替原先的火葬。权贵与豪门的丧葬则采用起石棺来,因而石棺上面也成了雕塑家的用武之地。随着年代的发展,这种石棺后来制作得越来越考究;石棺上的雕刻也愈来愈繁复,它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与墓葬有关的浮雕艺术品。这一件大理石石棺浮雕,就是属于公元3世纪时期的棺椁石刻浮雕之一。

这件大理石石棺浮雕,出土于罗马的圣洛伦佐门外,由于后来一直被保存在鲁多维奇宫内,故又称鲁多维奇石棺浮雕,现保存在罗马国立美术馆。浮雕上描绘的是3世纪中叶罗马人与蛮人(即凯尔特人)在多瑙河下游浴血奋战的一个战争场面。

蛮族 ,是古罗马奴隶制时期的统治阶级对一些邻族,即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以及其他亚洲民族的一种总的蔑称。在古罗马史上,凯尔特人曾多次与罗马人发生战争。这块浮雕上所描写的战斗场面,可能是作为表彰死者生前的功绩的。但浮雕人物处理得太密了,既见不到背景,也缺乏空间深度感,见到的只是一堆密不透风的重叠的人马形象。构图过于拥塞,戏剧性的战争情节变成了一种图案构成:横七竖八的死伤者,搏斗的武士与被杀戮者交错在一起;一个骑在马上的年轻将领,好象是全局的指挥者,他被处理在中心位置,由于人物太密,这位将领也并不很醒目。它给人唯一的印象只能是一种装饰,而且,浮雕上所有的形象,其比例是失调的,混乱的,缺乏艺术的节奏感。 在公元3世纪,罗马的外部世界确处在一种纷乱时期,政治与军事都充满着骚动和危机感。这可能正是作者的主要构思。由于社会动荡,政局不稳,这口棺椁的主人究竟是谁,至今仍难以考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