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岭古城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能够确认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原始社会晚期城址之一。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马岭古城位子石首市焦山河镇走马岭村。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东西最大长度370米,南北最大宽度300米,城墙周长约1200米,面积7.8万平方米,现存城墙最高处约5米,墙基宽25~37米,顶部宽10~20米,城墙上有5处缺口,有些缺口两侧的城墙顶部还存在土台。城垣自上而下以黄、褐、灰白粘土夯筑。在东城垣中部和西城垣南北两端分别筑有城门。在城内发现有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面积在30~50平方米的多分间式中型房子和面积在8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土城垣包含物多为屈家岭文化早期的陶器残片,且被屈家岭文化晚期灰坑和墓葬所叠压,由此推断该城始筑于屈家岭文化早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马岭,因三国名将关羽曾在此策马扬鞭而得名。就在这里发现了距今5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的古城,是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大、保存最完好、城墙最高、城墙坡度最大的古城堡;为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古城之一,使之成为文物考古界关注的热点。走马岭古城虽历经五十多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但依然保存其原貌。城址为不规则图形,粘土夯筑,周长1200M,四个缺口为四个城门,四角各有一制高点,形同城堡,最高点距地面8M,缺口两边的土垣对称,当地群众称呼为“蛾子山、钞帽山、砚盘山”。土垣外,环绕护城河,遗址面积达20万平方米,城内遗址5万平方米,东升(原焦山河)走马岭古代文化遗址是长江流域远古灿烂文化的一大杰作。
走马岭古城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1990年砖瓦厂生产取土时发现,1990~1992年先后进行了3次发掘,揭露面积1700平方米。古城址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最大长度370米,南北最大宽度300米。城垣自上而下以黄、褐、灰白粘土夯筑,依低山丘陵自然地形而蜿蜒,基宽25~37米,顶宽10~20米,夯层厚10~20厘米。在东城垣中部和西城垣南北两端分别筑有城门。其中西垣南门与上津湖相通,似为水门。在城内发现有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面积在30~50平方米的多分间式中型房子和面积在8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土城垣包含物多为屈家岭文化早期的陶器残片,且被屈家岭文化晚期灰坑和墓葬所叠压,由此推断该城始筑于屈家岭文化早期。屈家岭文化晚期就基本失去了城的功能,至石家河文化中期终被废弃。走马岭屈家岭文化古城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能够确认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原始社会晚期城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