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行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行动计划1942年7月,英美首脑决定实施进攻北非的“火炬”行动计划,并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火炬”行动的盟国远征军总司令。9月下旬,美英两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伦敦确定了实施“火炬”作战计划的细节,决定两国军队于11月8日在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奥兰和卡萨布兰卡实施登陆,占领沿海主要港口,然后由阿尔及尔登陆部队向东抢占突尼斯,再待机与北非的英军协同作战,消灭在北非的德意部队。

战役开始1942年11月8日午夜,由500多艘军舰和运输船的一支庞大的英美特混舰队,载着10万大军,在大量飞机的掩护下,分三路在法属北非登陆,开始了英、美盟军的"火炬"作战行动。

巴顿将军麾下的美国部队进攻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驻守当地的法国贝图亚尔将军试图组织内应,遭到摩洛哥总督诺盖和海军将领的抵制。这时法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弗•达尔朗海军上将下令停止战斗,迫使盖诺于11月11日宣布投降,美军遂占领卡萨布兰卡。在阿尔及利亚,由弗雷登将军指挥的美军与法军激战后,于11月10日攻占了奥兰。由海军少将罗斯指挥的英国部队进攻阿尔及尔,由于法国马斯特将军等人的内应,英军未遇抵抗而顺利得手。

盟军按原定计划如期发动了“火炬”战役,在英国海军少将布罗斯 指挥下,“东部”特混舰队于8日凌晨1时在阿尔及尔顺利登陆并很快控制了局势,下午盟军已进入阿尔及尔市区。“中部”特混舰队由美军少将弗里登指挥,在奥兰登陆时 遇到顽强抵抗,伤亡惨重,但后来由于阿尔及尔的投降使法军丧失了斗志,美军装甲部队于 10日乘隙突入奥兰南部,中午,法军宣布投降。由美军巴顿将军指挥的“西部”特混舰队 比原定时间晚3个小时才到达摩洛哥海岸,在卡萨布兰卡附近的费达拉、利奥特港和萨菲登陆。开始时美军的进展缓慢,法军抵抗逐渐增强。美军一边巩固登陆据点,一边向东推进。

11月11日,在获悉其他方面投降的消息后,摩洛哥总督诺盖亦宣布投降。

盟军登陆后,于11月底占领整个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并进入突尼斯境内,直逼比塞大和突尼斯城。

作战部队参加“火炬”作战的美英军队共13个师,665艘军舰和运输船。,分别编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特谴队。西部特谴队由美军巴顿少将指挥,从美国本土出发,横渡大西洋,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登陆;中部特谴队和东部特谴队分别由美军弗雷登道尔少将和赖德少将指挥,从英国出发,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和阿尔及尔实施登陆。

这些包括3艘战列舰、7艘航空母舰、17艘巡洋舰、64艘其他战舰以及大批运输船的

船只被分编成三个特混舰队,以分别配合在卡萨布兰卡(达尔贝达)、奥兰(瓦赫兰)和阿

尔及尔三地的登陆,此外还将使用1700架飞机作为登陆的空中保障。

战役的结束1943年初至2月中旬,德军在突尼斯集结兵力,于2月14日发起反扑,被盟军击败。

3月下旬,英美联军向敌人据守的马雷特防线发动进攻受挫。4月6日,新的一轮进攻终于

奏效;德意军队被迫于4月中旬撤到突尼斯北部。4月19日,盟军发动总攻,经过18天激

战,于5月7日分别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由于没有运输船只可用于撤退,成为瓮中

之鳖的25万德意军队只得于5月13日全部投降。

战役的意义经过2年零8个月的拉锯战,北非战争至此终告结束。盟军在北非的胜利,使地中海航道从此畅通,为下一步通过西西里岛重返欧洲创造了条件。

斯大林的评价当斯大林得知盟军在北非登陆成功的消息后,曾给予了极高评价。他指出:“苏联方面

认为这次军事行动是有重大意义的卓越事实,它表明盟国武装力量的实力正在增长,并展示

了意德同盟不久将崩溃的前景。非洲的军事行动再一次驳斥了那些断言英美领导者没有能力

组织重大的军事行动的怀疑论者。毫无疑问,只有第一流的组织家才能完成这样重大的战

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