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舟舞,是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主要活动区域在山西临汾地区的乡宁县境内,这种舞蹈,风格独特,历史悠久,在清代末年时已经十分盛行。
舟舞是乡宁县的一种别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清末时十分盛行。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左右,在街头或广场活动,表演者少则十几人,多则2O余人,除8位舞龙者和1名指挥者外,还有荷花仙子、鱼精、蚌精等角色若干人。表演时,指挥者手持一杆大旗,8位舞舟者(均为武士装扮)在其号令下,手持黄色木桨,上下挥舞,左右扭摆,时而像在汹涌的浪涛中追波逐浪,时而似在平静的水面上嬉戏飘游,荷花仙子、鱼精、蚌精则在龙舟四周随“波”伴舞。舞蹈步法均为平稳的“圆场步”和略带弹性的“小颤步”。伴奏为打击乐,乐器有锣、鼓、镲、钹等。鼓谱很简单,只有两个乐名反复演奏。
龙舟舞,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左右出现并在街头巷尾进行表演。表演者,少时十几个人,多时二十余人。这种表演,除去八名舞龙者和一名指挥者外,同时还有表演荷花仙子、鱼精、蚌精的角色若干人。
表演时,指挥者手中持有一杆大旗,八名武士装扮的舞舟者,在手举大旗的指挥者号令下,手持黄色木浆,上下挥舞,左右扭摆,一会儿是在汹涌的波涛中追波逐浪,一会儿又在平静的水面上嬉戏飘游,扮演成荷花仙子、鱼精、蚌精的表演者在龙舟周围随着波浪的起伏翩翩起舞。这种舞蹈的步法为平稳的“圆场步”和略带弹性的“小颤步”。
这种龙舟舞的伴奏,由打击乐器锣、鼓、镲、钹等担任,只有两个乐句,反复演奏,随着舞蹈的表演反复敲打,形成一种热烈欢快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