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学术语满月是指月和太阳的黄经差达到180度时的瞬间(也称望),以及此时的月相(也称望月)。
满月的时候,月球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若此时为正对面,即发生月食。满月的日周运动,和春秋、冬夏相反的太阳的日周运动几乎一样。日没时升起,在午夜时位于南中,在日出时沉没。夏季的时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可以看见其从东南方向升起,低平的位置横穿南方的夜空。冬季的时候偏北,南中时分的满月在夜空的较高位置。春分・秋分时候从正东附近升起,在正西附近落下。
在阴阳历中,每月的十五日前后必定为满月。因此在农历中将十五日称为“望日”。
满月经常成为鉴赏的对象,自古就有赏月活动。特别是秋季的满月非常美丽,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中秋节”,中国・日本・韩国等地都有特别的赏月活动。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风俗满月亦称“弥月”、“蜜月”,即结婚满一个月。此时,已达一个月不空房的俗时规定,女家父兄或弟弟往新郎家,将女儿接回娘家。一般人家接回女儿在娘家过十八天或一个月,再送回婆家。有些富裕之家,也同时将新婿接来,由女方表兄弟作陪,以盛筵款待。新娘回到娘家,要给公婆做鞋袜,给小叔子(夫弟)做鞋子,给丈夫和小姑子做衣服和鞋子,等回婆家后分赠公婆、小叔、小姑及丈夫,以表示对公婆的孝敬、对弟妹的爱护和对丈夫的深情。
当小孩生下足一个月的时候,往往要举家庆贺。过满月就是这种庆贺的方式 。过满月,是在庆祝“ 家有后人”、“ 添丁之喜”、“ 足月之喜”。
山西境内、从南到北过满月的作法比较普遍。一般情况,是由亲朋好友给孩子带上礼品,到家里作客,吃一顿“满月宴”,然后离去。给孩子所带礼品,有小儿衣物、食品,或是小银锁和留点零花钱,但饭是一定要吃。
在山西晋南农村,像闻喜县等地,在过满月时,颇有讲究,要有许多家互相有亲戚关系的人联合起来,给过满月的主家买好三百尺的布料,再把各家买好的小孩衣服:上衣、裤子用别针或是用线简单地缝在上面,这三百尺的布料,可以容纳多少件衣服是可想而知的。
到过满月时,把这块别好的布料连同上面的衣服带到过满月的人家,作为礼物,挂在院子上方,表示庆祝。然后,客人中的妇女,往往要到房中看望一下过满月的孩子及其母亲,还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红线挂在孩子的脖子上,红线上拴着送给孩子的零花线,并问长问短,以示祝贺。
过满月,在晋南是比较隆重的。要亲朋会聚,吃顿席,始终洋溢着喜庆气氛。
如今,随着开放改革,农村过满月也有新变化,有一些人改变了过去的做法,带些装饰品,或是给孩子带上玩具,这些情况已经逐渐多起来。
过满月,既是添丁之喜,同时也是希望孩子长寿。
满月
出《外台秘要》卷三三。一般指产后一个月,为满月。也有认为一月为小满月,两个月为大满月。张仲远《产孕集》:“产后一月俗谓之满月,二月谓之大满月。”在此期间,产妇可以得到休息和恢复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