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中生代植物区系(Mesozoic flora)包括三叠纪植物群、侏罗纪植物群、白垩纪植物群。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苏铁目和本内苏铁目最为繁盛,广布全球;银杏纲和真蕨纲的薄囊蕨也很繁盛;种子蕨纲(除开通目发育于整个中生代外)多繁荣于三叠纪。松柏纲在侏罗纪和白垩纪为数较多,到晚白垩世出现大量现代的属。被子植物出现于早白垩世,到晚白垩世大发展,代替了蕨类、苏铁和松柏纲,进居优势地位。
中生代的植物群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带。在古生代末期,北半球出现大规模地壳运动,劳亚古陆变得十分干旱。很多湿生植物不能适应新的环境,逐渐消亡。到晚二叠世时劳亚古陆分为南北两带;北带包括哈萨克、西伯利亚和中国北部;南带包括北美南部、东格陵兰、欧洲、帕米尔、伊朗、中国南部、东南亚和日本。南半球另成一带,包括南美、非洲南部、澳大利亚和南亚次大陆。
到侏罗纪、白垩纪,三个带的分化不太明显,但南半球与北半球植物群仍有一些不同。
三叠纪植物群
苏铁杉化石三叠纪早期,北美和欧洲大陆气候干旱,森林植物仅生长在有限的地区。矮小的草本石松纲植物肋木(Pleuromeia)出现于北半球沼泽地,与木贼和新芦木(Neocalamites)共生。种子蕨(Neuropteridium)、松柏类的假伏脂杉(Pseudovoltzia)、楔银杏(Sphenobaiera)和枝脉蕨(Cladophleois)组成的植物群分布在北半球的干旱植物区。
到晚三叠世,北半球北方出现北带植物群。在哈萨克西部,有以丁菲羊齿(Thinnfeldia)、丽羊齿、鳞羊齿(Lepidopteris)、鱼网叶(Sagenopteris)、拟丹尼蕨(Danaeopsis)和一些Yuccites组成的植物群。在中国北方有一个半干旱植物区,以及以种子蕨丁菲羊齿为数最多,木贼、新芦木和拟丹尼蕨十分繁盛,银杏纲和松柏纲植物稀少,苏铁植物贫乏和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缺乏为特征的植物群。
北半球的南带是以具有大量的苏铁植物和双扇蕨科为特征的植物群。本带有苏铁植物的蕉羽叶(Nillsonia)、篦羽叶(Ctenis)、假蓖羽叶(Pseudoctenis)、侧羽叶(Pterophyllum)、异羽叶(Anomozamites)、耳羽叶(Otozamites)、肋羽叶(Nilssoniopteris)等。双扇蕨纲有格脉蕨(Clathropteris)、网脉蕨(Dictyophyllum)、葛蕨(Goepertella)等。松柏纲植物和银杏纲植物为数不多,有苏铁杉(Podozamites)、穗杉(Stachyotaxus)、裂银杏(Baiera)等。种子蕨很多。莲座蕨目的蕨类为数较多。欧洲大陆南部此时气候湿热。北美东南弗吉尼亚的植物群亦以苏铁植物为主,但种类与欧洲大陆的不同。北美西南部亚利桑那一带南美杉森林,木材具有年轮,说明那时亚利桑那地方有干季湿季之分。
南半球的植物群,在三叠纪以具有种子蕨Dicroidium为特征。早期在此区舌羊齿比较发展,有时与裂鞘叶、匙叶伴生。晚期Dicroidium和鳞羊齿较为常见。网脉蕨、格脉蕨等双扇蕨科植物出现于南美和澳大利亚。银杏纲植物出现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南部,有裂银杏、拟银杏(Ginkgoites)和楔银杏(Sphenobaiera)等。苏铁植物出现在南美和非洲南部。松柏纲植物有类伏脂杉(Voltziopsis)和Rissika,但比较罕见。
侏罗纪植物群
苏铁侏罗纪植物以具有很丰富的苏铁植物为特征。石松纲植物的拟石松(Lycopodites)和卷柏都很少见。木贼类在早、中期还有很粗的木贼和新芦木,到中期以后木贼很细小,新芦木少见。真蕨纲以蚌壳蕨科的锥叶蕨(Coniopteris)和系统关系不明的枝脉蕨最为常见。双扇蕨科在早、中期还多,晚期较少。马通科有升脉蕨(Phlebopteris)。里白科有拟里白(Gleichenites)。晚期出现水龙骨科的类金粉蕨(Onychiopsis)。苏铁植物有蕉羽叶、篦羽叶、侧羽叶、异羽叶、耳羽叶、网羽叶(Dictyozamites)、毛羽叶(Ptilophyllum)、拟查米亚(zamites)和魏立松苏铁(Williamsonia)。与魏立松苏铁相关的是毛羽叶、拟查米亚和耳羽叶。银杏纲植物有楔银杏、裂银杏、银杏、凤尾银杏(Phoenicopsis)、线银杏(Czekanowskia)等。松柏纲植物有苏铁杉(Podozamites)、坚叶杉(Pagiophyllum)和短叶杉(Brachyphyllum)。近代类型的松柏纲植物紫杉(Taxus)、榧(Torreya)已出现。种子蕨纲有开通目的鱼网叶。
一般认为侏罗纪气候比较均匀,北达新西伯利亚群岛(北纬75°),南达格雷厄姆地(南纬63°)都有苏铁植物的分布。如以合囊蕨(Marattia)、马通(Matonia)和双扇蕨科分布来衡量,侏罗纪的气温确比现代的高。但劳亚古陆的北部西伯利亚、阿拉斯加、新西伯利亚、加拿大西部、西格陵兰一带,银杏纲植物比较繁荣,苏铁植物比较贫乏。这一带的植物是以凤尾银杏和线银杏为主,代表一个亚热带到温带的植物区。古陆的南部,从北美南部达科他、怀俄明、新墨西哥西北部、欧洲、中国、日本的植物则以苏铁和本内苏铁为主。
南半球此时亦具有丰富的苏铁和本内苏铁,但银杏植物非常缺乏,没有紫杉科、杉科、松科、柏科的松柏目植物,而具有特有的五柱目(Pentaxylales)。
白垩纪植物群
银杏早白垩纪早期的植物群在中纬度一带与晚侏罗世晚期的区别不大。早白垩世石松纲中出现Nathorstia。木贼目的木贼都很细小。真蕨纲植物有海金砂科和里白科以及拟金粉蕨和双扇蕨科的荷叶蕨(Hausmannia)。本内苏铁有拟查米亚、假苏铁和查米苏铁(Zamiophyllum)。在北美和欧洲有许多拟苏铁(Cycadeoidea)硅化茎。种子蕨纲开通目的鱼网叶还有。银杏纲植物在早白垩世早期还很发达,但逐渐衰退。
到晚白垩世劳亚古陆北方,包括北美北部、北欧、哈萨克、西伯利亚和滨海省,具有裸子植物银杏、粗榧、榧、水松、水杉、红杉、落羽杉、云杉、松、崖柏和翠柏以及中生代的被子植物桦、槭、榛、山毛榉、栎、荚蒾等。
这带以南的劳亚古陆,南部具有数量相当多的常绿被子植物、耐热的裸子植物和一些棕榈,北部具有常绿和落叶被子植物以及一些适应于亚热带类型的杉科和松柏植物。
南半球以具有南美杉科、罗汉松科和缺乏杉科、粗榧科、松科和柏科为特征。